今天想說的,是小林和一個小姑娘的故事。這個小姑娘,名字叫羅云艷。
中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是貴州,貴州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是畢節,畢節最貧困的縣之一是威寧,威寧最貧困的鎮之一是羊街鎮,羊街鎮最貧困的村莊之一是興隆廠村。興隆廠村有個小學,叫興隆廠小學。
羅云艷是興隆廠小學三年級學生,成績很好,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羅云艷家里很不好,媽媽因病去世了,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家里的房子塌了,她和哥哥和奶奶擠在一張破爛的床上睡覺。放學了,天還沒黑時,只能在菜地邊,趁著天光做每天的作業。
2016年年底,小林和朋友們捐了一批過年新衣服,也送到了興隆廠小學,當時還沒認識羅云艷。2017年4月,又和朋友們去了興隆廠小學,學校的蔣老師帶我們去家訪,去了羅云艷家,這是我初次認識羅云艷和她的哥哥。
蔣老師說,他們兄妹,是村里比較困難的。之后,羅云艷又穿我們送的過年衣服出來,威寧是貴州海拔最高的縣,這套羽絨服,在這里有半年的時間用得上。我問蔣老師,運動鞋才不到半年,怎么穿得快爛了,是不是質量有問題?

蔣老師說,山里泥路坎坷,運動鞋不太實用,塑膠鞋其實更適合同學們。羅云艷家里的土房子,大半倒塌了,只剩下一個漆黑的小房間可以住人。房間里只有一張小床,每天晚上,羅云艷和哥哥奶奶就擠在這張小床上睡覺。房間外面,是一個半露天的廚房,這里就是羅云艷家所有的家當,連一張多余的桌子都沒有。
食物有三種,玉米棒子,玉米粒,還有玉米粉。還有我們剛剛送的一箱兒童牛奶。興隆廠村地處高原深山,能種的經濟作物,只有玉米和土豆。在這里,米飯是奢侈品。
我們帶了一些糖、牛奶和零食,全給了羅云艷,又問她,是否還需要些什么?羅云艷說,我的作業本用完了,奶奶答應了還沒給我買。于是我們把帶的所有本子,送了給她,有個同去的朋友,塞給羅云艷兩百塊錢。羅云艷不肯收,她說,奶奶說不能隨便拿別人的錢。
羅云艷的頭發濕漉漉的,她說每天都要去山下挑水回來洗頭,她說媽媽叮囑的,女孩子要經常洗頭,頭發干干凈凈的才漂亮,所以她天天挑水洗頭。可是羅云艷的媽媽,已經在三年前去世了。
這個故事,我曾于2017年5月底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說過。當時那篇文章,大家贊賞了六千多塊錢,我覺得這筆錢,我不能收,于是轉給了興隆廠小學的蔣老師,請他買些兒童節禮物給同學們。蔣老師思索良久,用一部分的錢,買了80包大米送給同學們,羅云艷家也收到了一包。2017年的兒童節,那次同去的小伙伴們,也給羅云艷準備了一些禮物。蔣老師給我發來了兒童節的照片,照片里羅云艷穿著漂亮的新裙子,抱著大大的狗熊玩具,手里還拿著一個嶄新的電吹風。羅云艷的哥哥站在她旁邊,也露出了難得的,久違的笑容。
2017年6月,我們再度重返興隆廠小學。這次,啟文基金會在全國公開征集了八位志愿者,大家來自河南、江蘇、四川、浙江、廣東、香港等地,進行實地調查,一對一結對幫扶家庭貧困、難以維持學業的留守兒童。許多朋友,到了同學們家里,都落下了眼淚。
一共有八位同學,會每月定期收到幫助學習的少量資金,資金由興隆廠小學校方管理和轉交。我們同時也考察學校辦學設施,為下一步幫扶調研。
小林也沒什么錢,每個月還有房貸,只能自費給同學們捐了一些筆墨紙硯,大概可以供30位同學學習書法和國畫。這次小林還準備給同學們上一節書畫課。這里的同學們都是第一次見到毛筆和宣紙,所以只能從執筆教起。短短一個上午的課程,不可能教得會小朋友們畫畫的技巧,但如果能在同學們心中埋下一顆藝術和美的種子,或許這里將來能出大藝術家呢。

小林去采購這批筆墨紙顏料的時候,文房四寶店的孫老板也被孩子們的故事打動了,他當即捐了一批水寫字帖,也免了我的快遞費。
羅云艷來上書畫課了,她畫得很開心。同學們畫起勁了,完全不想下課,午飯都沒人去吃了。課后,等烤洋芋的時候,小林專門幫羅云艷畫了一幅寫生。畫畫的時候,我和她閑聊,問她:“你哥哥有沒欺負你?”羅云艷說:“有,他經常罵我,還打我。”說完,她就哭了起來。可我還是把羅云艷畫出了微笑的表情。我對她說:“要像這張畫里,經常笑著才可以哦。”她說:“我要把畫像拿回家貼在床頭。”
羅云艷的奶奶也來了,大家對我的寫生評論了半天。我沒太聽懂,好像是在說畫得不太像。
后來,羅云艷還帶我去了她家的玉米地和菜地,還教我捉大青蟲的技巧,我們一起合作,捉了幾十條大青蟲和毛毛蟲。
羅云艷在玉米地里問我,你還會再來的吧?
我說,應該會來的。
她說,你要來了,記得告訴我。
我說,好,下次來再給你帶些作業本來。她說,好!謝謝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