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
魯迅先生說過:“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意思是說,在漢武帝時期的文人之中,論辭賦沒有人比得過司馬相如,論文章沒有人比得過司馬遷。其實,這兩位司馬先生,不僅在整個漢朝是文、賦的頂尖人物,放之整個中國歷史,也稱得上是文壇佼佼者。司馬相如雖然沒有司馬遷《史記》那樣的輝煌巨著,但也絕對是位才華橫溢的大才子。
●犬子相如
司馬相如小的時候,名字叫作“犬子”。這不是后來大人們提到自己孩子時的謙稱,而就是實實在在地叫“犬子”這個名字,相當于現在的“狗子”,而且不是小名,他就叫司馬犬子。那時候,很多父母會為孩子起些低賤的名字,他們認為這樣能讓孩子躲避鬼魅、躲過天災人禍,順利地長大。
“狗子”同學雖然名字有點粗俗,卻是個非常用功的孩子,并且有理想有志氣。他從小就習文學劍,努力做個文武兼備的有用之人。年紀稍微大些之后,“狗子”同學覺得這個名字不足以與自己的品性志向相匹配,就決定為自己重新起名字。
司馬犬子的偶像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都是關于藺相如的成語故事,這位藺相如絕對是位智勇雙全的能人,官至趙國上卿。于是,司馬犬子就改名叫司馬相如。戰國時的上卿相當于宰相、丞相,是百卿之首,又被稱為長(zhǎng)卿。這樣,“司馬相如字長卿”的好名字就出爐了。
●子虛烏有
“子虛烏有”也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是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這個成語就來自于司馬相如的著名作品《子虛賦》。《子虛賦》通過兩個人的對話,諷諫了奢靡之風的危害。這兩位對話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子虛”、一位叫“烏有”的先生。“子”是古代對老師或者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的尊稱,“虛”就是不真實的,“烏有”就是沒有。也就是一位“虛構的先生”和一位“不存在的先生”兩個人在說話。
可是千萬不能小看了這篇虛構的對話《子虛賦》,無論在思想上還是文學價值上,它都是辭賦的巔峰之作。它上承賦體名家屈原、宋玉的創作之風,對后來班固創作《兩都賦》和張衡創作《二京賦》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漢武帝看到這篇作品后,十分驚嘆,立即宣召司馬相如進京,予以任用。后來,因為司馬相如辭賦上的成就,后人把他稱為“辭宗”“賦圣”,大意是說他為辭家里的祖先、賦家里的圣人。
●紅拂綠綺
在古代,能獨具慧眼、突破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愛情幸福的女子被稱為“紅拂綠綺”。“紅拂”指的是唐初“風塵三俠”中的紅拂女,她嫁給的男人李靖后來成為一代名將、軍神,是個大英雄。而“綠綺”是一把古琴的名字,說的是卓文君的故事,她嫁的人就是才子司馬相如。
當時的司馬相如還沒有受到重用,落魄地背著“綠綺”琴回到了家鄉四川。當地有個大富商叫卓王孫,他聽說司馬相如是個有才華的人,就邀請他去家里作客。司馬相如覺得和商人沒什么好交流的,并不想去,但在當地縣令的再三請求下無奈前往。
大家邀請司馬相如彈琴助興,司馬相如就取出綠綺琴,彈了一首《鳳求凰》。在座的人們都被樂曲吸引,然而最被琴聲打動的一個人,就是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卓文君在琴聲中不禁從隱藏的幕幔后面走了出來,與司馬相如四目相對,二人一見鐘情。盡管當時的司馬相如既沒有功名又很窮,但執著的卓文君還是選擇陪伴在了司馬相如身邊。
●安邊功臣
司馬相如因為高超的辭賦水平而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但他并不僅是一位御用文人。在一次次的朝政辯論中,他顯示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從而成為了漢武帝的重要謀士。
一次,在巴蜀修路的郎中將擅自誅殺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引發了當地騷亂。漢武帝正猶豫派誰去安撫的時候,司馬相如主動請命,被漢武帝升為郎中將前往處置。司馬相如在騷亂中臨危不懼,恩威并施,很快就穩定了民心。
司馬相如回京復命后,向漢武帝提出了新的邊疆政策。漢武帝覺得非常有道理,又升他為中郎將、持節出使。持節意味著有隨機行事甚至生殺予奪的大權,可見他十分受到信任。而司馬相如最終不辱使命,兵不血刃地撫平大片少數民族地區,把蜀郡擴大了十多個縣的疆域,把諸多蠻荒之地納入大漢帝國的版圖,因此名垂青史。
知識鏈接——漢賦四大家
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和韻律,兼具詩歌與散文的特點。最早的賦體大師是戰國時期的屈原、宋玉,那時的賦被稱為“騷賦”,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屈原的《離騷》。漢朝時的賦又被稱為“辭賦”。作為賦體的鼎盛發展時期,漢代出現了很多著名作家,其中成就最高的四個人被稱為“漢賦四大家”,他們是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和張衡,對后世文壇影響深遠。 (責任編輯 趙艷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