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迎春
摘要:本文主要闡釋了以單句為背景設計現代漢語詞類教學的理論依據:實詞的教學順序和各類實詞的詞性判斷標準。
關鍵詞:單句;實詞;教學法
在現代漢語語法教學中,如何進行詞類教學,尤其是實詞的教學,一直讓我頗費思量。如果只把眼光放在詞類內部,講得太簡略了,學生掌握不好,無法給碰到的詞正確地按詞性歸類,直接影響緊隨其后的短語、句法成分與單句等部分的教學;講得太詳細了,一是擠占其余部分的教學時間,再則重點不易突出,學生也不易掌握,同樣不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為此,我嘗試以單句為背景設計現代漢語詞類教學,主要是依托單句展示各類詞的主要語法特征。依托單句展示各類詞的主要語法特征,需要利用設計好的單句模板。我們設計的模板是:這五位同學‖都做好了一份語法作業。
這個模板是總模板,它可以依據教學需要分解為多個分模板,略例如下:
a.動詞分模板:一位同學‖已經做好了(|一份語法作業)。這個模板展示了動詞的主要語法特征:充當謂語中心語,帶賓語。
b.性質形容詞分模板:①她‖傻得可愛。②一位同學‖卑微地愛著(|高傲的你)。這個模板展示了性質形容詞的主要語法特征:充當謂語中心語,作定語、狀語和補語。
c.狀態形容詞分模板:她的頭發‖烏黑。這個模板展示了狀態形容詞的主要語法特征:作謂語。
d.加詞分模板:五位女同學‖很漂亮。這個模板展示了區別詞的主要語法特征:只能作定語,副詞的主要語法特征:只能作狀語。
利用單句模板展示各類詞的語法特征,是以一些較新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成果作為理論支撐的。主要有以下兩點:一、實詞的教學順序;二、各類實詞的詞性判斷標準。
1實詞的教學順序
以往人們在學習實詞時,經常是先學三大詞類: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然后再學數詞、量詞、副詞、代詞等。這種安排帶來了一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判定名詞需要借助數詞和量詞,給名詞分類還得借助量詞,可是數詞和量詞卻被排在名詞之后學習。更重要的是,由于沒有采用較新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成果,無法向學生展現出漢語的相對完善的詞類系統,容易讓學生誤認為漢語實詞內部好像并沒有多少聯系。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漢語實詞這個層級系統,我們采用了“實詞三分”理論,將實詞先分為體詞、謂詞和加詞,然后再分別逐層細分為更小的類。而代詞因為能替代各類實詞,比較適合統一安排在最后學習。
體詞包括數詞、量詞、名詞和部分能代替這些詞出現在句中的代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名詞,我們將從數詞入手,在數詞的基礎上引入量詞,然后再學習名詞。
先學習數詞、量詞,再學習名詞,正好可以組合成單句模板的主語部分;反之,單句模板的主語部分也正好能展示量詞和名詞的語法特征。(詳見下文“名詞”部分)。
2各類實詞的詞性判斷標準
為了能讓學生理解詞類之間存在的制約關系,我們打算先學習體詞和謂詞,感受這兩大類詞之間的對立關系;再學習加詞,增加它與前兩類之間的修飾、限制關系。
(一)體詞
1.基本數詞
根據較新的語法研究成果,能進入“‘初/第+~”格式的詞是基本數詞(例外:零、兩、半、千、百、萬等)。如:“一”能進入此格式(“第一”),那么,“一”就是數詞無疑。
利用設計好的單句模板,可以順理成章地導出其余各類實詞的詞性判斷標準,既便于操作,又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詳示如下:
2.量詞(能進入“數詞+~”格式);如:“位”能進入此格式(“一位”),那么,“位”為量詞。
3.名詞(能進入a“(數詞+量詞)+~”格式,且不能進入b“[不]+~”格式);如:“同學”能進入a格式(“一位同學”),且不能進入b格式(“*不同學”),則“同學”是名詞。
如此一來,我們在學習各類體詞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自然而然、循序漸進地得到了一些體詞性短語,它們可以充當單句的主語部分(如果在動詞之后則是賓語部分)。
(二)謂詞
謂詞包括動詞和形容詞,還包括部分能代替這些詞出現在句中的代詞。為了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形容詞內部的不同,我們把狀態形容詞從形容詞這個大類中獨立了出來。這樣,既可以展示性質形容詞(或稱形容詞)、狀態形容詞(或稱狀態詞)和下一部分將要學習的區別詞的明顯不同,又可以清楚地顯示出一部分傳統所說的形容詞向名詞的功能游移(性質形容詞能進入b“[不]+~”格式,但狀態形容詞和區別詞都不能進入b“[不]+~”格式)。
4.性質形容詞(不能進入d“~+著/了/過+|賓語”格式,但能進入c“[很]+~”格式;能進入b“[不]+~”格式);如:“漂亮”不能進入d格式(*漂亮了你),但能進入c格式(“很漂亮”);能進入b格式(“不漂亮”),那么,“漂亮”就是性質形容詞。
5.狀態形容詞(不能進入d“~+著/了/過+|賓語”格式/c“[很]+~”格式/b“[不]+~”格式,能進入e“n.+‖~”格式);如:“通紅”不能進入d/c/b格式(“*通紅了鐵/*很通紅/*不通紅”),能進入e格式(“臉通紅”),那么,“通紅”就是狀態(形容)詞。
學了各類謂詞之后,實際上我們已經得到了一些繁簡程度不一的謂詞性短語。再加上之前所學的體詞或體詞性短語,我們就已經得到了一些能表達基本意思的單句。之前的體詞或體詞性短語可以充當這些單旬的主語部分,而此時的謂詞或謂詞性短語則可以充當它們的謂語部分。想要在此基礎上表達更精細的意思,可以利用加詞。
(三)加詞
加詞包括區別詞和副詞,還包括部分能代替這些詞出現在句中的代詞。加詞的共同特點是都只能加在某類詞的前面,也可以稱為前加詞。只不過區別詞是只能加在名詞前面,而副詞則一般只能加在謂詞前面。
6.區別詞(只能進入f“(~)+n.”格式,不能進入b“[不]+~”格式);如:“女”能進入f格式(“女同學”),不能進入b格式(“*不女”),那么,“女”是區別詞。
7.副詞(只能進入g“[~]+v./a.”格式,但有例外:“很”和“極”還能進入“v./a.+<~>”格式)如:“已經/都”只能進入g格式(“已經做/都漂亮”),那么,“已經/都”是副詞。
學習了加詞之后,實際上我們也得到了一些短語。在這些短語中,區別詞總是充當定語,而副詞則一般充當狀語(“很”和“極”還可能充當補語)。
(四)功能多樣的代詞
代詞能分別替代單句模板中的體詞、謂詞和加詞,在一定程度上簡化表達。
依據它所代替的詞的句法功能的不同,代詞可以三分為代體詞、代謂詞和代加詞。這三類代詞基本上可以依靠此前對體詞、謂詞和加詞的掌握來學習。
學了代詞之后,同樣也形成了一些短語。不用說,在這些短語中,我們能判斷出各類代詞都分別充當了哪些句法成分。
利用單句模板,以單句為背景設計現代漢語詞類教學,有很大的意義:提高了詞類教學的課堂效率,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含量,為其后的短語、句法成分和單句的教學打好基礎;還能充分利用實際存在的語言現象,輕松地在教學中內化一些相對較新的研究成果;也能在真正意義上成系統地完成幾乎整個現代漢語基礎語法教學的任務。其中,培養一定的分析現代漢語的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在單句背景下設計現代漢語詞類教學的目的之一,更是語法教學的目標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