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同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多,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大學生畢業后是否選擇創業,選擇哪種創業形式,是擺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主要任務。本文在研究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思想,希望可以幫助大學生實現順利創業。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資本;創業意愿;影響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數量日益增多,其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工作問題而且也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就業。但創業要求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求當代大學生對社會有更深的了解,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關于大學生創業的研究不斷升級,而大學生心理資本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大學生順利實現創業。
1創業意愿與心理資本的關系
創業意愿是大學生關于自己是否開展創業的一種心理表現,其中存在著大量的制約因素。首先有本人關于創業的思想認識,其在大學生創業中起著重要作用。自學生創業教育過程可以發現,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成績、能力等都對創業有著極大影響。心理資本是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態度,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與創業意愿有著緊密聯系。
2大學生心理資本的作用
筆者在研究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其創業意愿關系時主要自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2.1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就是指人們在采取各種行動時都是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標而努力的,一個人擁有較高的自我效能就能具有較高的堅持力與忍耐力。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波折,如果不能吃苦、不能迎難而上則不易成功。但筆者在分析過程中發現,當代大學生很少選擇創業,就業人數居多。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效能則會具有較高的創業能力、能夠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擁有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使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
由上面論述可以看出,大學生只有具備較高的自我效能才能擁有創業的欲望,才能激勵自己在創業過程中取得成功,大學期間的學習與積累的經驗是形成較高自我效能的前提,再有,利用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增加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如果有著較高權威的人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宣傳也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愿望,可以改變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要想在創業中取得一定的成績還需擁有較大的自信,只有自己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擁有積極的自我效能。
2.2樂觀態度
只有時刻擁有樂觀心情的人才能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才能最好地完成各種任務。擁有樂觀思想的人會始終堅持自己的奮斗目標,可以有效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人的情緒可以主導思想的發展,大學生如果擁有樂觀積極的思想則可以促進自己更好的發展,他們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著信心,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過程中。但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大學生不會選擇創業,這是由于他們擔心失敗,而就業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他們想的更多的是自己一旦創業失敗則會一無所有。創業要求具備堅持不懈的精神,大學生要學會正確面對前進中的困難,要敢于面對失敗,要敢于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拼搏。還要善于抓住機會,挑戰自己從未遇到過的挫折,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走向輝煌。
2.3充滿希望
只有具備美好的希望才能主動投入到創業當中,一旦大學生失去了前進的希望則會喪失前進的勇氣,希望是支撐大學生精神的支柱力量,可以幫助大學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奮斗不息。大學生如果感到創業有著美好的前景那么則表明他對創業成功有著較大的信心,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獲得創業成功,這是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未來合理發展的動力支持。
利用大學期間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這種希望,第一,樹立合理的奮斗目標,目標過高,則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也不能完成,創業就會失敗,目標過低,則不需經過努力就能實現,則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確定合理的目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大學生還需學會分解自己的目標,在不斷實現小目標的前提下向著大目標前進,最終實現大目標,獲得創業成功。
2.4堅強韌性
韌性指的是一個人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韌性,創業不是一件易于成功的事情,中間要遇到諸多困難與失敗,因此要善于調節、要學會機動靈活的應對,才能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大學生如果具備堅韌的性格則可以使其保持昂揚的斗志,會使大學生認為這些困難可以成為自己的財富,并不只是阻礙自己成功的因素,可以有效展現自己的潛能。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參加豐富的實踐活動可以提高自己的韌性。
3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已普遍存在,很多大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了創業,最近幾年,國家不斷推出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如果大學生能夠創業成功則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指導老師:李紹興
參考文獻
[1]方聰聰,陽蘭,方靜.高校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創業意向的關系研究綜述[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5(31):248-249.
[2]韓玉,梁晶.大學生心理資本對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7(4):98-100.
[3]孫亞菲.心理資本視域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8):97-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