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玫
摘 要:小學語文的學習對象是兒童,兒童的視野與成人的視野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教師以成人的視野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學生在理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存在許多誤解,從而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判別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有兒童視野。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兒童視野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兒童視野;策略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不具有兒童視野,沒有考慮到兒童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不理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就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從兒童的視野去傳授語文知識,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一、問題分析
(一)缺乏兒童本位意識
從小學語文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只注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當教師在對一篇課文進行分析時,首先想到的要教給學生什么內容,以怎樣的方式來教,很少考慮到學生是否能接受這樣的方式。并且,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不同,教師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是否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沒有將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起來。比如,在“落花生”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文章描繪景象的分析,總結出作者想要闡明的道理。但是,學生是否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教師卻不得而知。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于許多道理往往是一知半解,如果教師只從成人的角度去分析,就會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
(二)表面兒童化嚴重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融入學生的內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很少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導致表面兒童化現象十分嚴重。比如,在“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學中,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兒童之間的友誼,兒童之間的友誼是很單純、很簡單的。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會讓學生往更復雜的方向的去想問題,從而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
(三)教學局限于教材
教材是教學課程中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其主要功能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借助課文引出語文知識點,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教學內容卻局限于教材,沒有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擴展。而在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時,學生又過渡的越來教材,基本是照搬教材,不具有靈活性,這就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很局限。在一篇課文分析完以后,教師往往只讓學生完成課后作業,而不會布置一些教材以外,能讓學生自由發揮的作業,這樣的教學方法會阻礙兒童天性的發揮,不利于兒童的自然發展。
二、策略分析
(一)培養兒童對語文的興趣
小學生天真活潑,思想單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根據兒童的這些特點,激發其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參與語文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語文中的樂趣。因此,教師要盡量讓語文課堂具有趣味性,借助游戲、兒童、故事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草蟲的村落”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動畫展示黑甲蟲的游歷過程,在展示的同時,教師要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將游歷過程作為一個故事來講解,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結合教師的故事,才會體會到黑甲蟲回到自己“家”時,親人之間的思念之情,以及親人相間的喜悅之情。
(二)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學生不斷積累新的知識,擴展自己視野的過程,所以學生有必要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教師和家長都應鼓勵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籍,讓學生明白除課本以外,還可以閱讀到更多不同內容的文章,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認識自己心目中以外的世界。在擴展閱讀時,學生的知識面會擴大,還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改善自己性格中的特點。比如,學生可以閱讀冰心的作品,如《繁星春水》,從中學習一些優美的語句;可以閱讀魯迅先生的《閏土》,感受不一樣的同年;閱讀《安徒生童話》,體會其中的善良、純真等。大量的閱讀,還是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促進兒童進步的重要途徑,且兒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適當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其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其思維能夠變得更加活躍。比如,在“桂花雨”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先思考自己與母親曾共同完成什么事情,給自己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城市種植的桂花樹,哪個公園的桂花比較多,聞著桂花的芳香心情是怎樣的,等等。然后,再引出課文內容,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課文怎樣分段、說出每一段的主旨大意、將描寫桂花樹和桂花香氣的語句劃出來,并思考每一句話的意思等。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可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相關事情以及自己喜歡的事物,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樣才能理解作者喜歡桂花的原因。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視野看到的事物存在極大差異,與每個兒童的個性、生活環境等有著極大聯系。因此,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有兒童的視野,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并將兒童的天性發揮出來。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兒童對語文的興趣,增加其課外閱讀量,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從而改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曉玲.基于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8):187-187.
[2]徐忠.淺析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2):172.
[3]崔麗秀.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視野的重要性[J].南風,2016,(29):79.
[4]鐘朝陽.小學語文教學中開拓兒童視野的教學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6,(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