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斌
有人說,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也有人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澆灌著祖國的花朵;還有人說,老師是渡人的小船,把一批批學生送往知識的彼岸……這一聲聲贊譽,飽含著對人民教師師德的莫大崇敬。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廣大教師兢兢業(yè)業(yè)地奮戰(zhàn)在教書育人第一線,其中涌現出一批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愛崗敬業(yè)的優(yōu)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然而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社會的一些不正之風,也有些意志薄弱的老師沒有經受住考驗,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教師職業(yè)道德觀念淡薄,對學生缺乏應有的愛心;有的教師工作不負責任,對學生放任自流;還有的教師只追求個人利益,熱衷于有償補課;甚至還有違法亂紀者。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人民教師的形象,直接或間接損害了“教師”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中的形象,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我們愧對“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也使我們意識到要加強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努力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那怎么樣才能做一個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呢?我覺得應具備以下幾點。
一、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有愛才有責任。好老師應該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正是因為愛教育、愛學生,我們很多老師才有了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用一輩子在三尺講臺默默奉獻的力量,才有了在學生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學的銳氣。
老師責任心有多大,人生舞臺就有多大。記得2008年5月12日,一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張開雙臂,像天使一樣護住學生的普通老師,他叫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用自己的行動塑造了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
2012年5月8日,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學門前,當一群學生正準備過馬路時,一輛客車突然失控沖了過來。危急時刻,張麗莉一把推開了前面的兩個學生,學生安全了,她自己卻被卷入車下,造成了雙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在生死關頭,張麗莉用她28歲的花樣年華詮釋了師德的偉大與美麗,用無私大愛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
二、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
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職業(yè)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提升人格品質,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三、做好老師,要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
好老師應該執(zhí)著于教書育人。我們常說干一行愛一行,做老師就要熱愛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崗位僅僅作為一個養(yǎng)家糊口的職業(yè)。有了為事業(yè)奮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師這個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績。如果身在學校卻心在商場或心在官場,在金錢、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當不好老師的。
現在,很多地方做老師還比較清苦,特別是農村基層小學老師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質生活不是很寬裕,有些家庭負擔較重的老師生活還比較困難。但我們老師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業(yè)業(yè)做好工作。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盡管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這平凡與平淡的背后,卻蘊含著無限的艱辛以及豐富的內涵,這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進行持久不懈的探索,這需要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需要憑良心做事,要有職業(yè)責任感,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懷有深摯的愛。不論是遇到挫折還是險阻,都決不放手,決不回頭。
四、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
老師自古就被稱為“智者”。俗話說,前人強不如后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們的孩子們學好知識了、學好本領了、懂得更多了,他們才能更強,我們的國家、民族才能更強。
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余。
國外有教育家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范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這就要求老師始終處于學習狀態(tài),站在知識發(fā)展前沿,刻苦鉆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
總之,好老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在教育改革發(fā)展中鍛煉成長起來的。衷心祝愿每個教師都能成為符合黨和人民要求、學生喜歡和敬佩的好老師,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