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陶瑞明,楊亞東,張志新,張良洪
抗血小板聚集作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常見方法,能夠獲得顯著療效[1~3]。替羅非班作為一類非多肽類的血小板膜蛋白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一方面能夠對血小板的聚集產生抑制作用,干擾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能夠阻礙血栓的不斷生長與擴散[4,5]。我院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觀察臨床療效及對炎性因子水平造成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經我院臨床及體征、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參考2014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排除合并嚴重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者、心肺功能不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排除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某項原因中斷治療或資料不全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治療組、雙抗治療組、替羅非班組,每組各30例。常規治療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52~70歲,平均(64.45±2.29)歲,發病至入院時間在1~5h,平均(3.32±1.23)h。雙抗治療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3~71歲,平均(65.29±2.55)歲,發病至入院時間在2~6h,平均(3.49±1.05)h。替羅非班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52~69歲,平均(64.11±2.21)歲,發病至入院時間在2~4h,平均(3.02±0.75)h。三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全部患者家屬均放棄溶栓治療并簽署關于本次治療的知情權同意書,通過我院醫院倫理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三組患者的基礎藥物包括控制血壓、血糖,營養神經,改善腦循環、腦代謝、腦保護及對癥治療、防治并發癥等。常規治療組:參考《2015年腦梗死診斷與治療》[6]采用阿司匹林治療,方法為:每次200mg,每日1次。雙抗治療組: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方法為:阿司匹林方法同常規治療組,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1次。替羅非班組:采用替羅非班治療,方法:0.3mg靜脈注射,繼續0.1μg/(kg·min),12.5mg持續輸完,改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三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3 療效評價指標:對比三種患者經過不同治療方法后3個月內的病情轉歸、治療前后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評分及治療14d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改變。(1)病情轉歸包括再次梗死率、腦出血率、其他部分出血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死亡率。(2)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4d及治療3個月后,對患者的NHISS量表評分進行判斷[7],NHISS評分量表中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及忽視癥共11個項目,得分在0至42分之間,得分越高說明神經缺損越嚴重。(3)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放置在離心機中行離心處理,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_reactive protein,hs_CRP)、白介素_6(interleukin_6,IL_6)、白介素_8(interleukin_8,IL_8)及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_α)水平進行測量[8]。

2.1 三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內的病情轉歸對比:雙抗治療組與替羅非班組分別與常規治療組比較再次梗死率、腦出血率、TIA率及死亡率均較低,替羅非班與雙抗治療組相比再次梗死率、腦出血率、TIA率及死亡率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其他部分出血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內的病情轉歸對比[例(%)]
注:與常規治療組比較*P<0.05;與雙抗治療組比較#P<0.05
2.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NHISS評分比較:三組治療14d后及治療3個月后分別與治療前比較NHISS評分降低,雙抗治療組治療14d后、治療3個月后與常規治療組比較NHISS評分降低更加顯著,替羅非班組治療14d后、治療3個月后與常規治療組比較NHISS評分降低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NHISS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治療組比較#P<0.05;與雙抗治療組比較△P<0.05
2.3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三組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hs_CRP、IL_6、IL_8及TNF_α水平均降低,替羅非班組與雙抗治療組比較hs_CRP、IL_6、IL_8及TNF_α水平均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治療組比較#P<0.05;與雙抗治療組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三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替羅非班患者僅出現了1例惡心嘔吐,對癥處理后,明顯好轉,未對治療效果及預后造成影響。
替羅非班作為一種新型的抗栓藥,引起了廣泛臨床工作者的證實,替羅非班作為一種可逆性非肽類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IIb/IIIa受體拮抗劑,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終末環節,能夠短時間內達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目的[9,10]。除此之外,經過藥理實驗證實,停藥后的3小時內,患者的血小板功能能夠基本恢復,具有起效快、代謝快等諸多臨床優點[11]。另外,有研究報道指出,由于新鮮血栓的成分主要為聚集的血小板,GP IIb/IIIa受體是血小板表面最豐富的糖蛋白,它在血小板聚集通路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使用替羅非班后,能夠發揮與GP IIb/IIIa受體的高度特異的親和力[12]。因此,采用替羅非班治療急性腦梗死一方面具有較強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外,另一方面對于新鮮血栓還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有效減輕了對患者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傷,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同時,改善了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替羅非班分別與雙抗治療組、常規治療組相比再次梗死率、腦出血率、其他部分出血率、TIA率及死亡率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替羅非班治療急性腦梗死能夠獲得良好的預后結局,在治療方法也可獲得較高的安全性。替羅非班組治療14d后、治療3個月后與常規治療組、雙抗治療組相比NHISS評分降低更加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hs_CRP、IL_6、IL_8及TNF_α作為以內一種重要的炎性因子,參與了急性腦梗死的發生與發展,當其水平升高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腦損傷,促進腦梗死的進展。結合本次結果,替羅非班組與雙抗治療組、常規治療組相比hs_CRP、IL_6、IL_8及TNF_α水平均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替羅非班治療急性腦梗死能夠有效減輕炎性反應,在促進恢復血流的同時,有效減少再灌注損傷,進一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促進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有限,在收集數據方面可能存在著缺陷,可通過進一步分析以獲得精確的結論。
[1]Gulati M, Shaw LJ, Bairey Merz CN.Myocardial ischemia in women: lessons from the NHLBI WISE study[J]. ClinCardiol,2012,35(3):141-148.
[2]趙煥,操禮瓊,石瑜瑜,等.急性腦梗死與血清炎癥因子及頸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6):499-502.
[3]Wang C, Wu Z, Li N, et al.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ic acupuncture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J]. J Tradit Chin Med,2014,34(6):635-640.
[4]Bogdan J, Rommel D. The hypodense artery sig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JBR_BTR,2013,96(6):397-398.
[5]Hori YS, Kodera S, Sato Y. Eosinopenia as a Predictive Factor of the Short_Term Risk of Mortality and Infection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6,25(6):1307-1312.
[6]Camerlingo M, Tudose V, Tognozzi M, et al. Predictors of recanalis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occlusion of the termin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r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ainstem treated with thrombolysis[J]. Int J Neurosci,2014,124(3):199-203.
[7]Cao B, Chai C, Zhao S. Protec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against hypoxia_induced cytotoxicity in osteoblasts MC3T3_E1 cells[J]. IUBMB Life,2015,67(12):928-933.
[8]Lee BS, Lim SA, Yoon YI.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used by cerebral vasospasm due to high_voltage electrical injury[J]. Arch Plast Surg,2013,40(4):454-456.
[9]Chen JJ, Chang HF, Liu CY, et al.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J]. Acta Neurol Taiwan,2015,24(1):25-29.
[10]張社峰,王松齡,趙彥青,等.中風防治靈Ⅰ號、Ⅱ號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152例[J].中醫研究,2013,26(4):20-23.
[11]陳春望,程勇,張榮林,等.替羅非班聯合血栓抽吸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關動脈血流和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13,28(8):595-598.
[12]韓微,夏義容.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4,25(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