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英國作家毛姆說過:“偉大的藝術從來就是最富于裝飾價值的。”如果依此評定,正在熱映的電影《馬戲之王》里的主人公巴納姆,無疑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相比起大陸譯為《馬戲之王》,這部電影的臺灣譯名《大娛樂家》似乎更貼切,因為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比巴納姆更理解“娛樂”這個詞了。戲里,他從一無所有到開創第一家馬戲團,把一群怪人打造成人生贏家;現實中的巴納姆,從投機者到演藝大亨,用光怪陸離的演出制造出一場場人生幻夢。
1810年,巴納姆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父親經營一家小店,巴納姆小小年紀就有出色的營銷天賦,他賣過彩票、做過報紙編輯,24歲時移居紐約。
那時的紐約,剛剛邁入蒸汽時代,蒸騰、顛覆,一切仿佛都是新的。在一家雜貨店工作時,巴納姆聽到了一個讓他瞠目結舌的消息:有一位黑人老奶奶叫喬伊斯·海斯,已經160歲了,據說是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奶媽,現在還活著。
巴納姆立刻看到了商機,他辭去工作,傾家蕩產“買下”這位老奶奶,并以此為開端,成立了一個馬戲團,專門表演奇人奇事。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位160歲老奶奶,巴納姆在各種小報上刊登文章,又讓人使用不同筆名發去讀者來信。很快,“轟動新聞”被炮制出來,巴納姆大賺了一筆,光每周的門票收入就高達1500美元。
作為一個造夢的人,巴納姆特別善于掌握觀眾的心理,為滿足觀眾的獵奇,他編出了很多故事。黑人老奶奶去世時,法醫解剖表明她的歲數其實不到80歲。騙局被揭穿,巴納姆立刻辯稱自己也受了騙,十分震驚。而這一點也不妨礙他繼續宣傳造勢,這一次,他的宣傳對象是馬戲團里那只名叫“江豹”的大象,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并救過一個被孟加拉虎攻擊的小女孩。
巴納姆到處搜羅奇人異事。他不僅找到他們,還尋找最吸引人的噱頭,負責為他們編造最傳奇的經歷:斐濟美人魚、暹羅連體人兄弟、臉上長滿絡腮胡的女歌手、身高只有60厘米的“拇指將軍”……虛虛實實,光怪陸離。
先別質疑這些“低級演出”難登大雅之堂,在當時,巴納姆的馬戲團可是去過最高貴的場所。“拇指將軍”在維多利亞女王御前跳木笛舞、模仿拿破侖,被法國國王和王后召見過。后來,巴納姆還為他找了一位侏儒妻子,兩人的婚禮轟動一時,就連當時的美國總統林肯也送了禮物。
為打消人們的質疑,巴納姆也邀請過貨真價實的女高音歌唱家、“瑞典夜鶯”珍妮·林德到美國巡演,在19個城市演了95場,收入71萬美元。
巴納姆曾毫不掩飾地說,他能讓“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他的這一“本領”甚至引起了心理學家的興趣,1948年,著名的心理學家福勒提出了“巴納姆心理效應”,簡單概括,就是人們相信某件事,主要是因為他們心中想要相信。
巴納姆去世時,《泰晤士報》撰文評價:“他的名字早已成為歡樂的代名詞,并將一直維持下去。”沒錯,當年被巴納姆的馬戲團表演逗笑的觀眾,與今天坐在電影院里為他的傳記電影感動的人,本質上一樣——這類善意欺騙與樂于被騙的無害喜劇是娛樂場中長銷不衰的經典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