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梅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三農”工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總綱領。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要一以貫之地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農互促、城鄉互補,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在此背景下,馮俊鋒先生以歷史的縱深感,結合多年基層工作實踐,在廣泛的調研基礎上寫作了《鄉村振興與中國鄉村治理》一書。
作為國內首部鄉村振興專著,這本書注重現實理論與個案實證研究,并對現實政策走向進行了多維度解讀。在把握了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治理的內在聯系上,重點著墨于新型城鎮化如何精準施策,才能真正實現與鄉村治理的良性互動。在理論研究、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幾個層面,梳理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城鎮化治理鄉村的路徑。
“官方”與“民間”,“鄉村”與“國家”,一直是社會治理與學術研究的兩個重要論域,作者從歷史的視角對我國對鄉村治理進行了梳理:推進新型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撕裂”了鄉村,加劇了鄉村社會分層,增加了鄉村組織沖突,使鄉村精英流失,鄉村傳統文化受到沖擊。但新型城鎮化又是農民市民化、農民融入城市的最佳途徑。在城鄉關系重塑的背景下,農民大規模持續涌入城市這是現階段的基本事實,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所面臨的現實課題。作者注重用“全球化”語境考察中國新型城鎮化對鄉村振興的功用。在作者看來,城市化與人類文明發展息息相關,我國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型城鎮化步入關鍵期,許多“城市病”遺留問題層出不窮,亟需破解。學習借鑒國外城市化進程中的經驗教訓,不僅有利于中國的城市化發展,甚至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華文化的最新論述,也是黨的文獻對新鄉賢在參與社會治理、鄉村振興方面最重大的論述。作者還強調借力社會資源參與鄉村治理,提出與傳統“鄉紳治村”不同,當下提倡的“新鄉賢”是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切實改善農民生活生產條件的“借力”“借智”舉措,冀德才兼備的“新鄉賢”引領中國農村走向“善治”。
《鄉村振興與中國鄉村治理》既有理論上的深層次探討,也有對現實問題提出的破解之策。作者在分析新型城鎮化的現實困境、就地城鎮化等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確保農民的主體地位、解決好城鎮化后農民耕地保護、垃圾與治污、生活保障、民主權利、城市融入等現實問題,建立因地制宜、統籌考慮、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作者還以問題為導向,系統地問答了中國鄉村治理何去何從,鄉村何以振興等問題。作者認為,我國城鎮化建設正處于深入推進的關鍵時期,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而是生活方式、產業布局、就業模式、社會結構、人際關系乃至思維方式的全面轉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