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鐿菡

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和母親經過周瑜墓時,媽媽想給孩子講講周瑜的故事,但孩子說:“周瑜是好人,我玩過!趙云、張飛是壞人!”媽媽立即糾正孩子的看法。孩子不樂意了:“《王者榮耀》里就是這樣的!你沒玩過,還說我錯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問題,如今的文化變樣了嗎?
且看這樣一種社會怪象:現在知道“景崗山”的人越來越多,而知道“井岡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游戲,認為荊軻是女性的孩子越來越多,知道荊軻刺秦的卻越來越少……人們似乎對于游戲里的、流行的文化非常熟悉,而對于我們真正的文化卻知之甚少。對文化的了解也是從游戲中“玩”和有爭議而吸人眼球的錯誤言論而"聞"道。
誠然,恰當地追求流行并沒有什么不妥,這畢竟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然而,從先人們處留下的傳統和歷史的正確性是斷然不可忘記的。一個遺忘了歷史的民族就如同失去了源頭的溪流,如同沒有了根本的樹木。
時代在發展,民族在進步。但這個進步絕非丟掉一切歷史從頭開始,而是要在歷史中,在文化中提取精華予以吸收。從延續至今的漢字到世代流傳的古詩,從先民歌唱的《詩經》到近現代革命者所寫的詩章,無不反映著從古至今仁人志士的深厚文化底蘊。若僅憑一個游戲中的人物形象來判讀,是錯誤也是膚淺的。而因一個游戲中的錯誤引導便使無數多的人都產生了這種判斷,實為一種遺憾。
游戲,作為新時代發展的產物,便要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所具有的影響力,別讓我們應該用心去體會去了解的歷史和文化,變為錯誤聽聞后而成“聞”化。即使是娛樂性公司,因為戲說歷史的事物對社會產生了不好影響時,便應該做出反思:到底什么樣的文化才是切合歷史發展的?從這個角度講,游戲公司也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編寫與歷史相符的游戲劇情,引導受眾尤其青少年接收到正確的歷史知識。
身在文化碰撞與交流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明白,銘記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忘過去,走向未來。若沒有認清這一點,而仍相信從游戲中或是道聽途說的“假歷史”“假文化”,將來有人問你張飛、趙云是誰,你回答是個壞人,那豈不是貽笑大方了?
擁有歷史、擁有文化便是擁有靈魂,記住歷史更使我們擁有了思想。所以,別讓文化變成“聞”化,別讓歷史成為兒戲,請記住我們正確的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