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杰
摘要:盡管我國早在2002年已經明確立法規定了其不得進入營業性網吧,但依然可見未成年人自由進出營業性網吧的情況。除了執法不嚴、網吧陽奉陰違之外,青少年本人的想法也是決定其行為的主要因素,我們應該從立法、執法等層面著手應對,以杜絕此現象。
關鍵詞:未成年人 網吧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254-02
我國在201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對難以判明身份是否已經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未成年人理應被營業性網吧拒之門外。然而就現狀而言,未成年人進出網吧的情況依然存在。
一、現狀
(一)未成年人進入盈利性網吧的現狀
就筆者所在的成都而言,在街旁的網吧中時常看見未成年的蹤影,但凡上了高中甚至初中高年級的學生,鮮有沒去過網吧的。而筆者所在的高中也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最出類拔萃的幾所高中之一,這里的學生也大都有在網吧玩甚至玩通宵的經歷。
為了規避二代身份證實名登記限制上網的管控,一種名為“臨時卡”的方式應運而生了。一些網吧會以網吧工作人員的身份證或網上購買的成年人的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巧妙”地規避二代身份證上網實名登記的規定。
(二)相關立法的現狀
然而面對如此洶涌的網絡浪潮,我國有關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國家級立法還停留于201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顯然落后于網絡現今的發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與之相關的規定集中在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三條和第三十六條。其中,第三十六條規定:“中小學校園周邊不得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同時也規定了違反這條法律規定的法律責任,“在中小學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的,由主管部門予以關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允許未成年人進入,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顯然,這些規定明確了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網吧上網的態度,同時,強調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責任。
這樣的法律顯然只是一種“禁止性義務規則”而非實際上的處罰條文。唯一稱得上有關法規的僅僅是《互聯網管理條例》的第二十一條,其針對網吧進行了規范,而對于青少年本人及其家長等卻幾乎沒有任何的約束。
(三)執法的現狀
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執法現狀也是飽受詬病。在筆者看來,此類執法頗有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意味。就筆者觀察,本地的有關執法人員只在寒暑假初以及法定節假日當天進行“檢查”,而在除此以外的其他時間大都放任自流。這就導致了全年只有僅僅十余天對于未成年人而言是存在“禁止進入營業性網吧”這項法律條文的,而此外的其他時間都可以自由進出網吧。
二、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屢禁不止的原因
(一)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原因
那么未成年人為什么會去營業性網吧進行娛樂活動呢?每個人的原因不盡相同,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家中沒有可以支持上網娛樂的電腦。這可能是大多數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原因。因為電子信息技術的井噴式發展,各種應用軟件對于電腦的要求越來越高,但電腦在人們的普遍觀念中還是和家電一樣是不必勤于更換的設備,這就導致了很多未成年人根本不能使用家中的電腦進行娛樂,再加之在大部分家庭中更新電腦存在困難,網吧自然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
再者,區別于幾年、十幾年前的主機游戲,現在火爆的網絡游戲等都需要聯機對戰。網吧所提供的多人聯機的娛樂環境也就成為未成年人選擇網吧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家中上網,如果時間較長,自然免不了與家長發生沖突。網吧成為青少年們躲避家長說教的場所。
除了上述三個導致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心理原因外,網吧本身的管理不嚴格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商人總是要追逐利潤,網吧的經營者也不例外。在家庭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網吧行業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客戶群體日益流失。現今,未成年人作為網吧消費的一大主力,面對如此大的利益誘惑,網吧自然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既缺乏來自外界的阻力,又有“合理”的內因推動,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也就成為必然。
(二)立法執法步伐緩慢的原因分析
自從國家立法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進行了限制以來,“對策”和“政策”的纏斗就未曾停歇。但不幸的是,立法總是稍遜一籌。個中緣由不一,其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莫過于,“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這條立法本身的目的在于保護未成年人,并且又是由成年人制定的,這種“自上而下”的保護極容易招致未成年人的反感,反而促使未成年人去違犯,與其初衷背道而馳。而其“保護性”的本質,自然也決定了它不可能以刑罰限制未成年人,只能使用說教類的法規,更多起一個所謂“威懾”的作用。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未成年人帶給網吧的收益著實巨大,甚至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在這樣的狀況下,網吧自然會陽奉陰違,再加之根本沒有針對主體“未成年人”的懲處條例,僅僅對網吧作出了限制,執法人員執法的難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杜絕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現象的對策
(一)立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要令網吧真正成為未成年人的禁地,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對于網吧經營者弄虛作假,容留未成年人在其網吧上網的,必須嚴處。僅僅限制網吧的行為是不夠的,針對進出網吧的未成年人,也應該提出相應的懲處措施。
(二)執法
除了需要立法的革新之外,執法的力度自然需要加強。執法不能僅僅是節假日的“突擊檢查”,而應該一年365天都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放過任何一個違規的網吧。
(三)學校教育與社會輿論
顯然,在這上面除了做到“堵”之外,“疏”更是必不可少。在立法執法的更進一步之外,學校對青少年的正確教導和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也很有必要。
(四)家庭和青少年本人
家庭對于青少年的教導不容忽視,只有從家庭、從青少年本人出發,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違法行為。比如家長可以適當地滿足青少年上網的要求,并向青少年灌輸網吧的弊端和對其發展的影響的思想,與青少年約法三章,做到從源頭上遏制。
參考文獻:
[1]李玫瑾.未成年人進網吧屢禁不止原因調查——以貴州和北京兩地未成年人為對象[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5):7-20.
[2]斯遠航.“淺析網吧“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立法缺失和實踐難度”[J].法治與社會,2012(5).
[3]吳鴻.試分析網吧管理現狀和應對措施[J].山東青年,2015(9).
責任編輯:韓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