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望劭
為深化廣播電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廣電發展的指導意見》。11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貴陽召開推進全國“智慧廣電”建設現場會,安排部署推進全國“智慧廣電”建設工作。
建設“智慧廣電”是時代和國家賦予廣電行業的歷史責任,更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的具體舉措。為進一步凸顯廣播電視在國家數字經濟總體戰略中的地位作用,需要協同推進廣播電視智慧化發展,推動“智慧廣電”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首先,著力打造“智慧廣電”媒體。要提升智慧內容制播能力,智慧廣電需要實現音視頻等各種信息在內容制作、傳輸、播出方面的智能化、智慧化。因此,需要建設云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分類篩選、精編和深加工,精準高效地完成節目制作并智能化地利用各類資源進行分發;要不斷開發新媒體業務,將受眾變為用戶,形成多層次聚合、分發的智能化傳播體系。推進“智慧廣電”建設有利于讓廣電主流媒體強起來,能夠確保廣電媒體履行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
其次,大力發展“智慧廣電”網絡。廣播電視行業要積極發揮在資質、資源、內容和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實施“新媒體+內容”和“大數據+開發”戰略,把廣電網絡最大限度向基層延伸下去,加快有線網絡整合進程,增強廣播電視傳播能力。“智慧廣電”的建設要以智能化的未來廣電網絡為基礎,融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VR、AR和5G等先進技術和設施,推動信息科技與社會生活深度融合,實現信息傳遞、管控及其服務的智能化、安全化,最終與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和智慧家庭等融為一體。
最后,努力培育“智慧廣電”生態。建設“智慧廣電”除了內容生產與傳播主業,更需要延伸業務范圍,更加深入地融入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當中。重點是要打造家庭信息終端,引導新供給、新消費、新業態,充分運用和拓展行業大數據資源,增強廣播電視服務能力。打造“智慧廣電”,一方面要重視政府業務,與各級黨政機關的信息資源對接,利用廣電公信力和網絡優勢,承攬信息公開和雙向平臺建設任務,協助黨和政府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智慧廣電應該順應消費新需求,延伸網絡新功能,將文化精神需求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圍繞人民群眾的需求提供多種服務。
廣播電視行業科技依存度高,推進“智慧廣電”建設,有利于推動廣電媒體的內容生產、傳輸接入、終端服務等融合創新,從而實現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的戰略轉型,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鞏固壯大廣播電視意識形態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