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超嫻
摘 要:博物館藏品是自然界、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發展的見證物,主要用于科學研究與社會教育,其功能服務為傳播文化、學術研究以及遺產保存。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推進,各行各業不得不經歷著信息化時代的變革。在現代博物館建設中,文物保護及開發利用是一種重要工作內容,但如何在博物館文物保護開發利用中創新性運用信息化管理,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博物館 信息化管 藏品 文物保護
中圖分類號:K8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a)-0120-02
博物館信息通常具有零碎無序的特點,對博物館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將會形成高效有序與規范合理的制度體系,進而促進博物館系統建設,使之獲取更多的文化與經濟效益[1]。將信息化建設運用到博物館管理系統中有助于整合有價值及有市場的文化資源,還能有效利用及保護文化遺產。
1 博物館文物信息化管理及其意義
博物館信息化主要是指借助互聯網技術采集、傳播及保護文物的過程,能通過有效儲存信息,構建社會資源庫,實行有效科學的管理。博物館資源信息化是建立文物信息共享、檢索與管理系統,以實現博物館信息傳播共享的過程。博物館信息化的建立需要將多媒體、計算機應用到各部門日常中,如行政、教育及研究等平臺。當下我國博物館已經建立了大規模的信息化工程,在文物保護及傳播中也運用到了互聯網信息技術,并有效結合非物質文明[2]與文物,以實現對文化的完整化保護;同時,在文化遺產展示中,也會運用到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技術,此舉可充分調動民眾參與歷史文化傳播交流的積極性,還能使人們通過互聯網橫縱立體了解文化遺產,不同地區與不同的人均可利用計算機參觀文化遺產。
2 博物館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中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不完善,脫離現代化發展
受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資金匱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信息化管理在我國各地區的發展水平并不均衡。通常資金使用時比較重視館藏的實體建設,而忽視軟件信息管理、藏品資源整合、維護及后期更新等問題,這一情況極易造成資金投入失衡。當前博物館的硬件設施諸如空調新風系統、機房火警系統、數據庫機房等尚待完善,臨時搭建機房時必須落實安全設施建設,以杜絕安全隱患。信息化管理文物不僅能保障藏品保存長久,還有利于共享藏品。在實際生活中,因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較低,因此系統軟件依舊存在著諸多漏洞,亟待升級完善,外加在同一網絡系統下,各個系統運行時一旦遭受外部入侵,將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影響。
2.2 未加強重視,宣傳力度不足
當下我國大部分博物館未充分重視對文物保護開發及利用工作,這一現狀直接造成基礎設施不牢靠以及信息化建設進程阻滯不前等問題。博物館文物保管所用庫房較為緊湊,特別是某些中小型博物館,其庫房內雜物整理不清、雜亂無章,這對文物的妥當保管極為不利。另外,我國諸多博物館的基礎建設時間過久,防火防潮、資金短缺[3]、照明等設施維修力度不足,更不用說更新換代。信息化管理在我國博物館的起步晚,外部鏈接應用、用戶登錄賬戶、技術應用水平低以及快速檢索等系統依舊具備不兼容性。由于不夠重視文物信息化管理,宣傳力度不足,人們依舊未了解到文物保護及開發利用的迫切性與必要性,因此無法形成文化保護熱潮。
2.3 服務系統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博物館正逐漸邁向信息化建設的道路,盡管起步晚,但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十幾年,多媒體技術、移動互聯網、虛擬空間技術以及云平臺等諸多新興技術將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意味著博物館信息化管理水平將要面臨更嚴峻的考驗。生活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們的精神及物質生活,因而也提高對文化生活的要求,為使社會民眾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博物館需不斷提高及完善自身的服務職能,為人們提供更精準、周到、全面且優質的服務。博物館信息化建設時,不得不面對落后于現代文化發展、服務系統不健全和數據庫系統不完備等問題的影響,為解決上述問題,積極應對,必須及時轉變思路,保障博物館信息化管理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以使其職能得到充分發揮,進而使受眾影響面進一步擴大。
3 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及開發利用中的應用
3.1 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統,有效宣傳及保護文物
信息化管理博物館能突破傳統實體博物館氣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