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曉玲 王瑞 李牧
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對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情況進行了研究,并基于此探討了后續的援助策略。結果發現:目前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女生和本科學歷的畢業生占了多數。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就業援助的看法雖然是正確的、科學的,大部分就業困難學生也具有接受就業援助的意愿,但是就業援助政策的實際知曉率和就業援助的實際接受率卻均明顯偏低。并據此提出了注意通過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相結合、加大大學生就業援助的宣傳力度、重視就業援助方式的多樣性和主導性等有助于提高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援助成效的幾點具體策略。
關鍵詞:就業困難群體 大學生 貴州省 援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b)-0-04
研究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情況,不但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就業,緩解大學生在走向社會時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同時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正是因此,近些年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和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開始逐漸得到了社會公眾的重視與關注。李克強總理就專門在2018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此進行了強調,指出在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應積極推進高校學生就業工作,促進高校學生多渠道就業。鑒于此,本文就以貴州省高校為切入點,針對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展開了調查和研究,以期能夠借此促進貴州省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提高貴州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針對貴州醫科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大學、貴州中醫學院5所貴州省高校的580名2014屆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進行了調查,以了解貴州省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基本情況、就業援助狀況和援助需求,為后續援助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1.2 調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輔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進行。其中,問卷調查法是研究開展過程中所采用的主要調查方法,為了解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狀況和援助需求,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專門設計了一份《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援助調查問卷》,該問卷主要涉及就業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就業困難學生對就業援助的認知情況、就業困難學生對就業援助的需求狀況以及當前就業援助的開展效果等幾部分內容,共針對貴州省上述5所高校2014屆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發放了調查問卷580份,其中,回收566份,回收率為97.59%;有效問卷549份,有效率為94.66%,符合研究的開展要求。
2 結果與分析
2.1 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基本情況
2.1.1 性別結構
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對接受問卷調查的549名貴州省就業困難學生的性別構成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根據圖1中顯示的調查數據可知,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女生所占的比例要遠遠高于男生所占的比例。在接受本次調查的549名貴州省就業困難學生中,有高達2/3的就業困難學生為女生。而據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在高校畢業生實際找工作的過程中,部分用人單位仍然存在性別歧視的情況。由于女性高校畢業生普遍年齡處于21~25歲之間,這一階段恰恰是人生中的婚戀時期,所以,很多用人單位考慮到女性畢業生在工作之后,很快就會結婚、生育等情況,在招聘時往往更傾向于錄用男生,部分用人單位甚至會以工作崗位特殊等原因直接拒絕招聘女生,從而使得女生相較于男生而言就業形勢更為嚴峻,女生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占據了相當高的比例。
2.1.2 學歷結構
圖2顯示的是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學歷結構。根據圖中的統計數據可知,在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本科學歷的畢業生占據了絕大部分,在接受調查的549名就業困難學生中,有414名為本科畢業生,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人數的75.41%;而研究生學歷和博士生學歷的畢業生在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所占據的比例則明顯降低,分別僅為17.85%和0.18%。
據分析之所以會得出這一調查結果主要是因為:(1)本科學歷學生的基數大。在貴州省各高校中,本科生的人數要遠遠大于研究生的人數和博士生的人數,與此相對應的,本科學歷就業困難學生的人數就要遠遠大于研究生就業困難學生的人數和博士生就業困難學生的人數。(2)研究生和博士生更具就業競爭力。在就業市場上,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和博士學歷的畢業生往往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更容易找到適合的工作。因此,相較于本科學歷的畢業生而言,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歷的畢業生在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所占的比例較低。
2.2 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狀況
2.2.1 學生對就業援助的認知情況
為了了解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大學生就業援助的認知情況,在調查問卷中,利用“你怎樣看待大學生就業援助?”和“你覺得就業援助就是沒有能力的表現嗎?”兩個問題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分別如圖3和圖4所示。
根據圖3中顯示的調查數據可知,在接受調查的549名就業困難學生中,有231名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援助是一種有效的就業途徑,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42.08%;有285名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援助是一種暫時過渡,就業主要還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這部分學生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51.91%;僅有24名學生認為,沒有工作的人才會選擇就業援助,這部分學生僅占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4.37%。而根據圖4中顯示的調查數據可知,在接受調查的549名就業困難學生中,有523名學生表示并不認為接受就業援助就是沒有能力的表現,這部分學生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95.26%。
以上調查數據說明,目前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絕大多數學生對于就業援助的看法是正確的、科學的,為大學生就業援助的廣泛、高效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2 學生對就業援助的開展效果
為了解現階段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的開展效果。在本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就利用“你需要就業援助嗎?”和“你知道就業援助政策嗎?你去求助過嗎?”兩個問題分別對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就業援助的需求狀況和實際知曉、求助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圖5和圖6所示。
根據圖5中的統計數據可知,在接受調查的549名就業困難學生中,有364名學生明確表示自己需要就業援助,希望能夠獲得就業援助,這部分學生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66.3%;有146名學生表示自己不需要就業援助,這部分學生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26.59%。而在后期半結構式訪談的過程中發現,之所以某些就業困難學生認為自己不需要就業援助是由于自身對于就業援助的錯誤認識或者是不了解造成的,在了解了相關的就業援助政策之后,在這部分學生中有多名學生均表示希望自己可以獲得就業援助。這說明,現階段在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多數學生均存在就業援助需求。
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的知曉和求助狀況,與上文所分析的大部分就業困難學生均希望能夠獲得就業援助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學生對就業援助政策的知曉率和就業援助的求助率均非常低。在接受調查的549名就業困難學生中,知道就業援助政策并且求助過的學生僅有15名,僅占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2.73%;知道就業援助政策但是卻沒有求助過的學生有150名,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27.32%;不知道就業援助政策的學生多達384人,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69.95%。這說明,現階段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開展的并不理想,雖然絕大多數就業困難學生均有援助需求,但是學生對于就業援助政策的知曉率和求助率卻明顯偏低,大學生就業援助的推廣力度有待加大。
2.2.3 學生傾向的就業援助方式
為了了解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需求,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還針對學生傾向的就業援助方式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以期能夠為后續援助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調查的具體結果如圖7所示。
根據圖7顯示的統計數據可知,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在就業援助方式的選擇上較為多樣,通過學生招生就業辦接受就業援助、通過就業援助中心接受就業援助、通過學院學生科接受就業援助以及通過網上調寫申請請代理公司解決接受就業援助方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而在則幾種就業援助方式中,又以選擇通過學生招生就業辦接受就業援助和通過就業援助中心接受就業援助的選擇人數最多,分別占到了接受調查學生總數的76.87%和66.48%。這一調查結果說明,在后續開展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時,應在堅持援助方式多樣化、靈活化的基礎上,始終將通過學生招生就業辦對學生進行就業援助和通過就業援助中心對學生進行就業援助作為最為重要的兩種就業援助方式。
2.3 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策略
根據上文分析可知,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工作的開展效果仍然有待進一步的強化。鑒于此,以下就結合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基本情況、就業援助的開展情況以及學生的就業援助需求等提出了如下幾點關于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策略。
首先,明確政府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職能,通過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的執行力度和執行效果。關于大學生就業要依靠政府來解決還是要依靠市場來解決的爭論很早就開始了,不同的專家學者對此也往往有著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實際上,市場和政府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各有優勢和不足,如果單純依靠市場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由于市場在配置資源時往往會出現壟斷或者是供求失衡等情況,所以通常很難取得理想的成效;如果單純依靠政府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由于政府在配置資源時會出現杜絕和腐敗等情況,所以通常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成效。所以,可以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確立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相結合的方式,在完善和確立大學生市場化就業理念的同時,利用適當的政府干預手段促進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順利就業提供良好的條件。
其次,加大大學生就業援助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高校學生了解就業援助,提高學生對就業援助的認知水平。根據上文的調查結果可知,之所以很多目前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接受就業援助的比例偏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學生根本就不了解就業援助,也不清楚就業援助的政策,從而喪失了接受就業援助的機會。所以,在后續開展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時,一定要注意加大就業援助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大學生,尤其是存在就業困難的學生了解就業援助,為學生接受就業援助奠定基礎。
最后,重視就業援助方式的多樣性和主導性。由于不同學生面對的就業困難不同、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自身的個性特征不同,所以,在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就業援助工作時,應盡可能保持就業援助方式的多樣性,讓處于不同環境條件下、面對不同就業困難、具有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都能夠方便地獲得就業援助。另外,由于學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空間,通過學校內的就業援助機構仍然是多數學生傾向于選擇的一種較為便利的接受就業援助的方式,所以,在針對學生開展就業援助工作時,在保持就業援助方式多樣性的同時,還應注意以學校內就業援助機構為主,重點提升學校內就業援助機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3 結論與建議
綜合全文分析可知,目前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女生和本科學歷的畢業生占了多數。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對就業援助的看法雖然是正確的、科學的,大部分就業困難學生也具有接受就業援助的意愿,但是就業援助政策的實際知曉率和就業援助的實際接受率卻均明顯偏低。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在后續開展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援助工作時,應注意通過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相結合、加大大學生就業援助的宣傳力度、重視就業援助方式的多樣性和主導性等策略進一步提高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成效。
參考文獻
[1] 陳齊苗.高職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 周偉.中國的勞動就業歧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 黃瑞梅.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援助體系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8-9.
[4] 陳寧春,謝潔.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援助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14(1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