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
提起區塊鏈,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全球首款虛擬貨幣——比特幣。
如今,誕生于2009年的比特幣從單枚價格1美元升值到一萬美元上下,就在很多經濟學家依然質疑虛擬貨幣到底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銀行機構調控的新貨幣,還是一種純粹的投機工具時,各類虛擬貨幣交易已經如脫韁野馬,成為瘋狂投機的化身。而作為虛擬貨幣背后基礎技術的區塊鏈,其光明前景似乎也被泡沫掩蓋,陷入混沌之中。
該叫停的ICO和必須凈化的區塊鏈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公告稱,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涌現,投機炒作盛行,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就在公告發布當日,各大代幣全線下跌。隨后,北京市互金風險專項整治辦下發《北京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明確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并宣布立即停止新用戶注冊,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均宣布關閉所有虛擬貨幣交易。
“上帝讓誰滅亡,必先讓誰瘋狂”,該滅亡的應該是各類ICO項目騙局,而區塊鏈的正常發展則不應該被影響。可惜,持續幾個月的炒幣在被監管機構叫停后,竟然披上了“區塊鏈”這個馬甲,開始了新的炒作,轉眼之間,區塊鏈的熱度居高不下。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接受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自從出現起,就同時具有技術屬性和金融屬性。其技術性表現為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其金融屬性表現為比特幣、以太幣等激勵機制。技術屬性展示了可信、共識、防篡改等具有很大想象空間的特點,為構建網絡信任提供了算法支持。金融屬性為價值傳遞帶來可能的同時,也為監管機構帶來了新的挑戰,合理地使用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未來區塊鏈會向IT行業一樣與應用場景相融合,成為價值傳遞的技術保障,成為所有行業發展的必要基礎設施。
對于目前區塊鏈的這種熱度,李鳴認為,每一項技術的發展都有其泡沫期,去除泡沫是萃取精華的必要過程,通過監管政策打造良性的生態環境是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必要手段。
崛起于草根的“顛覆性”技術
區塊鏈技術到底是如何誕生的,它對世界產生了哪些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何寶宏對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分享了他的觀點。
何寶宏認為,區塊鏈是十多年來,惟一崛起于草根的“顛覆性”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5G這些創新技術的背后都有強大的企業推動,而區塊鏈技術的背后卻沒有這樣的力量。這項創新來自民間,具備全部開源、全球分布式、沒有責任主體、無外部信用背書四大特征。
在廣義上,區塊鏈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
雖然區塊鏈最開始是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而誕生的,但目前它的應用已經不僅局限于數字貨幣領域,在多個行業和領域區塊鏈都展現了其獨特的優勢,區塊鏈技術對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以及運作方式的創新具有極大的價值。
2016年12月,區塊鏈首次被寫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此后,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有關區塊鏈的政策指導意見及通知文件。比如,貴陽市政府在2016年12月正式發布《貴陽區塊鏈發展和應用》白皮書,白皮書主要推進主權區塊鏈在首批12個場景的試點應用。政務應用包括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數據鐵籠監管、互聯網金融監管3個場景,民生應用包括精準扶貧、個人數據服務中心、個人醫療健康數據、智慧出行4個場景,商務應用包括票據、小微企業信用認證、數據交易與數據資產流通、供應鏈管理與供應鏈金融、貨運物流5個場景。
需要逐步完善的技術和應用生態
雖然區塊鏈前景可觀且會帶來顛覆式影響,但是也有不少聲音認為,對區塊鏈的展望勝過區塊鏈的現實,區塊鏈的許多相關技術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也難以成熟。
對此,李鳴認為,雖然區塊鏈快速發展,但有數據顯示其用戶滲透率相當于1992年的互聯網水平,其未來的技術和應用形態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但這也成為初創公司創新的機會。現階段監管框架的缺失、新型技術安全、多種技術體系、標準規范的缺乏等問題,都需要政、產、學、研、用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生態,進一步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與此同時,區塊鏈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關聯的。物聯網技術的成熟獲得了更多數據,通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數據的流動,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使數據的承載成為可能,大數據技術加速了數據價值的轉化,人工智能實現了數據價值的利用,而區塊鏈技術加固了整個體系內數據的可信、共識和防篡改。
對于區塊鏈未來的發展,李鳴給出了以下4點建議。
首先應該加強標準研制。現階段,各行業都在根據自身的理解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但區塊鏈技術處于發展階段,沒有統一的認識和規范的要求。因此需要標準化組織整合相關資源,共同推進標準化工作,為行業提供標準規范,加速區塊鏈產業發展。
其次需要工程化的思想推進區塊鏈產業。推進區塊鏈技術不應只是建幾個系統,應該從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項目孵化、試驗檢測、應用示范、投資等方面共同推進產業發展加強區塊鏈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究。
再次現階段中國還沒有主流區塊鏈平臺。大多區塊鏈應用搭建在以太坊、hyperledger等平臺之上,區塊鏈相關方應根據自身的優勢整合資源,共同打造適合中國應用場景的技術平臺。
最后是加強人才培養。區塊鏈涉及到密碼技術、分布式存儲、p2p網絡、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同時需要了解金融、知識產權、醫療、教育等應用場景,現有開發人員很難勝任,需要各方努力共同培養高素質人才,以滿足產業發展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