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把弘揚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孝親敬老文化”。“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
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關于“孝老愛親”的時代課題彰顯了信仰的重要性。文化和信仰緊緊相連,它關乎人民的福祉,也是民族精神的土壤所在。對文化有自信,人民就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
文化是春風化雨,潤澤百姓;文化也是長風破浪,濟世出海。而孝文化更是每個家庭血脈里的傳承,是社會文明最堅實的厚土和基石。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4周年。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讓中原更出彩,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河南的時代考卷。今天,當我們把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通起來學習理解時,當我們把新時代的坐標系和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標對照起來謀劃工作時,當我們把回看走過的路和遠眺前行的路連在一起深入思考時,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正在成為我們前進的巨大驅動力。
剛剛過去的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動員全省上下以新擔當展現新作為,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奮斗目標。
歷史上的河南是出過重彩的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厚重的中原文明積淀著中華民族的鮮亮底色,是中華文明根脈相承、薪火相傳、經久綿續的動力所在。行者方致遠,奮斗路正長。我們既要在回看走過的路中增添信心,也要在比較別人的路中拉高標桿,更要在遠眺前行的路中創造機遇。
2018年,是河南省孝文化促進會成立10周年。這10年間,助力孝文化發展的各位同仁秉持著做新時代孝道文化的踐行者、傳播者、研究者這樣的宗旨,把孝道文化從我做起推及他人、推及社會,以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孝老愛親的優良風尚為永恒的使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有新的擔當,新的作為,才能不負國家重托,不負人民期望。籌備已久的“孝行中原讓中原人更出彩——2018孝賢之星尋訪”活動今天拉開了帷幕,我們將動員社會各個層面的力量,在全社會范圍內甄選出孝賢人物,大力宣傳他們至誠至愛的孝行事跡,并出版“河南孝賢”系列叢書,作為弘揚傳統文化復興工程的精品隆重推出。


按照黨的十九大要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打贏三大攻堅戰,其中的重要一役就是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就要敢打硬仗。而我們的“孝行中原·讓中原人更出彩——2018孝賢之星尋訪活動”就是要重塑鄉風文明助力脫貧攻堅。這是一場精神扶貧的戰斗,榜樣的力量將喚起貧困群眾的脫貧斗志!
就在前不久,在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聯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河南省孝文化促進會與奔流文化傳播公司聯手打造的“河南好人”系列電影第一部《守護初心的日子》成功立項。故事的主人公叫謝延信,在中原腹地,好人謝延信的故事流傳至今。謝延信為了遵守對亡妻的承諾,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岳父母一家,歷經的磨難,成就了光耀神州大地的孝賢典范謝延信。
謝延信不是鋼,不是鐵,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大孝至愛,謝延信用博大的胸懷詮釋了當代中國的孝道內涵。
幾十年來,以謝延信為原型,出現了電視劇《好人謝延信》、豫劇現代戲《女婿》、豫劇《謝延信》等文藝片,但如今我們以謝延信為主人公的電影仍能立項開拍,這說明中華孝道在新時代仍有其自身價值和意義。
相信本次“孝行中原讓中原人更出彩——2018孝賢之星尋訪活動”的推出,將在中原大地挖掘出更多的謝延信式的人物,在他們手中,孝與愛的接力棒仍在傳遞。相信這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將在全社會范圍內上演一場可歌可泣的孝愛華章,他們身上折射出的光彩將輝映出人間大愛。相信這些出彩河南人,定將為中原更出彩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堅定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走下去,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擔當作為,就一定能譜寫出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