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收

很多企業都有比較清晰的宗旨與經營理念,石建超和他帶領的公司也一樣。只不過,他們集團的發展理念有些特別。
“我們要做到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同呼吸共成長,這也是我們公司制定發展戰略的背景與前提。”石建超說,“我們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就是由國家發展戰略而引伸出來的。”
中國制造2025,大家并不陌生,這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不僅如此,“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寫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上述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讓潤華集團引伸出了自己企業的發展戰略。
事實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集團公司已完成了所謂的“原始積累”,幾年前就走上了與行業內其他公司不同的發展方式,專注綠色、環保、生態。
潤華集團就敢走在行業的前面當領頭羊。
石建超介紹,潤華集團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又提出了以“雙創、綠色、智慧、聯盟、共享”為核心的發展戰略。
石建超解釋,這里的雙創是公司內部形成若干個創業團隊,激發員工活力,提升企業競爭力。綠色是指采用水性、固體涂料噴涂,零危廢排放;使用清潔能源供電,降低傳統能源消耗。智慧是指采用電泳工藝、機器人噴涂、信息化管理。聯盟是指聯合行業資源,打造綠色噴涂聯盟。

共享是指建立共享噴涂工廠,減少重復投資,解決政府環保壓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只有國家強盛了,企業發展才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企業發展好了,又為國家的強盛注入了血液。”這是石建超的理解。
任何事物的發展并非一凡風順的。其實,在潤華集團的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涅槃重生”。
這得從潤華集團的發展理念“專注、專業、價值”說起,看似平平淡淡的六個字,卻是潤華人經過近10年嘔心瀝血的發展歷程而總結得出的。當然,這六個字的提出,還是離不開國家的發展戰略。
尤其是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既然選擇綠色、生態,就要有所取舍。做事業不僅需要專注,更需要在專業化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石建超說,就像自己養孩子一樣,原來養了四個孩子,現在要把那三個孩子扔掉,這是很痛苦的,況且很多項目還是很賺錢的。
怎么辦?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堅決斷腕。
“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堅決果斷地砍掉一些比較賺錢的項目。”石建超說,不過這樣一來,我們的企業就更值錢了。
當然,這也是企業所蘊涵的內在價值。
事實上,堅持綠色發展一直是他們所追求的,也算是為普通的老百姓做點事,為子孫后代留下一些金錢購買不到的東西。
更何況,未來“綠色噴涂”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符合行業的發展方向。
石建超說起來語氣很堅決:要做就做中國綠色智慧噴涂的引領者。
石建超的理解:專注一點,做“一米寬,一千米深”細分市場的絕對領導者。
這種細分市場的做法符合石建超的拼勁,也契合了公司的長期發展理念。
“想到共享噴涂工廠這個概念,是在清華大學的課堂上突然想到的。當時我正在思考噴涂行業的未來。我就想,我們能不能做一個東西,既滿足客戶的需求,又能與世界頂尖的企業競爭,還能解決政府的環保問題。”石建超說,“當天晚上,我就有了這樣一個設想,我們要推倒工廠的墻,我們要建造共享噴涂工廠。”
目前行業內共享噴涂工廠,是潤華集團董事長石建超的首創,要建的是一座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噴涂系統制造工廠。潤華集團的共享工廠,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配套資源,一家共享噴涂工廠可以輻射方圓50公里。

在這里,專業、專注延伸到共享工廠上。
這不僅避免了重復建設,減少企業千萬以上投資;還能解決當地政府有關環保的后顧之憂,用的都是清潔能源——廠區能源大部分采用廠房頂部的太陽能發電產生,無污染。
同時,共享意味著資源節約,意味著行業規范,意味著循環利用,意味著綠色發展,更意味著高端制造!
目前,集團公司的共享噴涂工廠已經投產。
根據集團公司的目標:2018年共享工廠1家,實現銷售額3000萬元;聯盟企業5家,實現銷售額6000萬元。
2020年,共享工廠達到30家,實現銷售額15億元;戰略合作增加30家,實現銷售額3億元;聯盟企業達100家,實現銷售額3億元。占領行業50%的市場份額。
最終,利用3至5年時間,實現銷售額100億元,打造百億市值公司,成為全球噴涂行業引領企業。
對于企業家的概念,石建超有著自己的理解方式。
做民營企業家沒有什么不對,不僅為社會解決了就業問題,還給國家納稅,就是在給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但是,石建超卻這么認為:民營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要逐步發展成為民族企業。
“我覺得一個企業,就像一個人一樣,你光自己好不行,還要想一想你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我們的國家、為世界做些什么。”石建超講,很多人覺得錢賺得差不多,而沒有其他的責任感,事業就會停滯不前。
他認為,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社會責任感和行業責任感,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讓企業不斷增長,裝下更多的人或者更多的產品、客戶。“做企業應當有企業家精神和大格局。”
在他看來,企業家要有大格局,很多人做不大,不是他的產品不行,也不是企業發展不強,而是他容不下更多的人。企業家做得好是靠團隊的,沒有團隊的話不可能做大。所以,做企業要有企業家精神,做企業一定要有使命和愿景。
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還得有長遠的發展目光。
石建超的理解,河南的很多企業,不太注重與國際接軌。豫商就應該走出去,抓住中國經濟走出去和倡議“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把眼光和格局放至全世界,參與國際競爭。
“這就需要把我們的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民族企業,民營企業家要逐步轉變成為民族企業家。”石建超表示,這也是潤華集團的目標與追求。
對于石建超來講,當初他創辦企業的目標非常清晰:啥時間自己創辦的企業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這個時候才算是為河南人爭光了。
到今年,潤華集團成立整整10周年了。談到創辦企業的初衷,他沒有任何隱瞞地講述著自己的創業故事。
上世紀90年代,鄭州大學畢業后,石建超在北京一家化工企業工作,后來下海到南方闖蕩天下。最終因機緣巧合,在山東濟南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
熊繹創楚,篳路藍縷。山東潤南漆業有限公司創立于2008年12月26日,公司僅有“一間門面、一個員工、一輛汽車”,這是創始之初,潤華集團僅有的家什。
由此可見歷程艱辛,不再一一細表。
經風歷雨,傲雪欺霜。石建超以非凡毅力,將公司發展成為具有四家子公司,集涂料研發、生產、涂裝服務、智能設備設計于一體的行業領先品牌。
說到“潤南”這個名字,石建超說,當時企業成立在山東濟南,自己身為河南人,有不少地方對河南有地域歧視,他立志要為河南人爭光添彩,就取名為“潤南”。
同時,這里的“潤”取自唐詩“潤物細無聲”,有滋潤、奉獻、使之更好的含義。
之后,企業逐步發展壯大,他回到自己的家鄉河南投資建廠,取名“潤東”,成立鄭州潤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寓意在華東乃至整個東方做出名堂來。
這與后來的公司取名“潤華”一樣,即河南潤華智慧噴涂有限公司,華指中國、中華。合指滋潤、奉獻中華,使之更好!
同時,也比喻企業創始人的家國情懷,就是要在整個華夏取得不俗的成績,立志做民族企業,為中華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前不久,石建超和潤華人又成立的一家公司,取名“潤宇”,即駐馬店潤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目標更明確,理念更清晰,站位更高端,夢想更深遠。
“集團公司計劃用5年的時間,把企業打造成為全球噴涂行業的引領企業。”石建超表示,這個目標并不是拍拍腦袋定下的,而是公司管理層根據公司發展實際、行業分析而得出的科學發展目標。
正如他喜歡的一位書法家送給他的藏頭對聯一樣:“建偉業登高倚石觀滄海,超群雄虎居潤南定中原。”這幅對聯一直掛在集團公司的會客室里。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社會責任等。 不過,這需要企業的自覺行為。
從企業成立之初到現在,石建超和潤華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盡社會責任。
潤華集團的第一項社會責任就是招商引資,把企業建立在石建超自己的家鄉——新蔡縣黃樓鎮。
這一舉動,讓家鄉人為此而驕傲和自豪,對他們來說,不用出遠門就可以打工掙錢了。
不僅如此,潤華集團還熱心幫扶困難群眾、貧困學生和困難職工。
目前,集團每年支持若干名貧困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已有35人,支助現金50多萬元;每年慰問當地教師,慰問品貨值近10萬元;每年中秋節、春節慰問黃樓鎮敬老院老人,慰問品貨值近20萬元;每年慰問黃樓鎮五保戶老人慰問品貨值近15萬元……
然而,對于貧困戶人員,石建超和潤華集團關注得更多。
2017年以來,幫扶470多戶貧困戶,每年扶持金185萬元,企業接收貧困戶員工200多名,人均年收在8萬元以上;還培訓貧困戶人員,讓他們掌握基本技能,已累計培訓300多人。
此外,石建超還到商丘柘城縣、洛陽洛寧縣等地,開展扶貧慰問活動。
作為一家愛心企業,潤華集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單位也因此先后榮獲愛心單位、“光彩圓夢”愛心商會等榮譽稱號。
有的企業發展壯大了,大股東舍不得把股份稀釋給管理層。潤華集團不同,經過股改,目前整個集團公司有管理層及員工近50名股東。
根據石建超的計劃,接下來還要對公司進行多輪的股改,讓更多的員工、合作伙伴及社會人士,能夠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成果,最終讓公司能夠順利上市,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實惠。
這和石建超的發展理念有很大關系,“退一步講,就是現在啥也不干了,后半生,我家的生活也不成問題。但是,我總想著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么!”
他要像華為一樣,最終把自己的企業能變成員工、合作伙伴、社會人士都能持股的企業,自己只占一小部分股份,像任正非那樣。
到那時,公司完成了股份的社會化改造,這家企業就成了社會的,石建超的夢想也就實現了。
這也就不難理解他說的“民營企業要逐步轉變成為民族企業,民營企業家要成為民族企業家”的理念了。
石建超和潤華人一直在努力前行,向著目標,向著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