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東



目標,無論小目標還是大目標,人人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具體,有的抽象;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高了”,有的“低了”。同學們,馬上就進入高三了,你的目標制定了嗎?合適嗎?我想表達的是:合適為先!
一、良好的狀態
我們都知道一句名言:“心態決定一切!”有怎樣的學習心態,往往就有相應的學習狀態,從戰略層面上看,我們應該有良好的學習心態;而在具體學習的戰術層面上看,我們還必須理性地看問題,過高的、過低的目標都不行。目標的制定,都要以良好的狀態為先。
首先,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來確定學習目標。由于每個同學的習慣難以概括,我們僅以節奏的快慢習慣來說明。如果你是一個節奏快的人,那么你應該靜下心來,慢下來,多些條理,多些邏輯,多思考“為什么”,找到與大集體相匹配的節奏;如果你有慢節奏的習慣,你可以預習,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可以放棄一些次要的問題,緊盯著大問題,大格局。
學習問題的變式時,都應關注變式中的“不變”的大問題,學習節奏快的同學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而節奏慢的同學不用拘泥于每個小的變式問題。
如果你是慢節奏的同學,你也應該想想不變的大問題,同時你必須思考,這樣的節奏是否適合課堂?是否適合課外做作業?是否適合規定時間的作業?再想想一些小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面面俱到”?放棄一些行不行?
如果你的節奏合適,那么,你就注意在大問題的牽引下,盡可能理解問題之間的來龍去脈,因此,無論你的節奏怎樣,必須有一個清晰的主線,也就是課堂中的重點問題。由于數學學習關鍵是思維的提升,因此,合適的節奏還必須一直在思考,在有效思考。
當然,有很多視角看狀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合適的狀態,因此關鍵是自己,同時當你的狀態不好時,要多和同學們交流,多和老師探討,盡可能調整到合適的狀態,制定的目標,感覺好同時又有效的狀態是關鍵。
二、合適的課堂
我們知道,學習的關鍵是課堂。我們已經歷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一和高二的學習,關于課堂中的學習,都有自己的認識,但是面臨高三復習,課堂學習,就數學內容來看有明顯不同:其一是,與初中相比,數學內容多了很多;其次,與高一和高二相比,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復雜了;再次,數學內容變難了,變抽象了,我們也從一個問題來看合適的課堂,我們的目標該是怎樣的。
由于這是一道較難的數學題,老師一般會給一定的時間讓我們先審題,這時往往要找出關鍵詞。
如果你已找到了可“套用”的相關問題:這函數是周期函數,因此只要找到一個周期內的解決方法。直接發現說明你的數學基礎很好,想一想,如果每一道題,通過關鍵詞就會“套用”,說明你是“題庫”或是你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強。此時,你可以再深入一點,怎么想到的,找到題根,還可以怎樣思考?如此等等。
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套用”的題型,在你的頭腦中,可能找到了一些等待驗證的相關的問題。例如,這函數可能是分段函數,可能是周期函數,可能可以從局部得到全部,因此,此時就試著一個一個地“探一探”。
可能你讀題目一遍時,題目的大意都不知,這時你應該通過從特殊人手,從直觀圖形人手,每個角度都試一試,在大膽的猜測下前行。
每個同學的基礎不同,思考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是,上面三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應該明了。我們要逐步適應數學問題的思考模式:對于簡單問題,盡可能一看就知道其相關熟悉的問題;對于中檔題,應有一些熟悉問題作為方向,分情況一個一個探討;對于難題,盡量能試一試。這樣課堂上就會一直思考有價值的問題,這就是合適的課堂。
三、合適的課外
課外學習,一定要以課堂學習為主體,一定程度上看,是為了課上的學習。課外學習一是鞏固課上的學習知識和方法,二是為后面的課堂上的學習打下基礎。基于這一思考,我們應制定好合適課外的學習目標。
我們做作業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思考和解答。
如果你在課上只是模糊地理解了課上的方法,你應該結合課上的方法,模仿著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因為老師課上的方法是重點方法,是這一堂課的主體內容,其他方法只是變式講的,目的還是幫助對這一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我們首先應該模仿上面的解法解答,同時在模仿中理解,在理解中體悟,讓課堂上老師的方法得到真正的落實。
如果你課堂上已經真正理解了課上的方法,并且還有一些其他思路。如:判別式法、配方法、基本不等式法、導數法,此時可以用其他方法解決問題,但是這里要強調的是最好用課上的方法提供一個單調性方法的解答,再用其他方法。
制定好高三的數學復習目標,再去執行,雖然高三階段會調整,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制定時務必合適,合適優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