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海 契德群
一、前言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9100多萬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4%。各少數民族同漢族一樣,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包括體育,享受著完全平等的權利。他們不僅經常參加當今世界上流行的體育活動,如田徑、球類、體操等,也繼續保留并向前發展著各自的傳統體育活動。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不同民族所創造的體育活動有著本民族的特征和地區的文化特征,并形成一種文化傳統積淀在該民族的特征之中,這些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共同構筑了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寶庫。
二、建國以來我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開展狀況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積極倡導,加強領導,改革提高,穩步前進”的民族體育方針的指導下,為各民族體育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得到了極大的發展。1949年人民政府對少數民族體育進行了大規模整理、發掘和發展,還把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少數民族體育發展成對抗性較強的競技運動。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國家在天津市舉行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30年后,即1984年國家體委將這次體育運動會定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從此,這項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為主的賽事活動便每4年一次的開展起來。由于國家的支持和各省區的共同努力,該項賽事以其民族性、廣泛性和業余性等特色,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之一,為挖掘整理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形式,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發展民族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各民族人民身體素質,促進各民族團結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開發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在民族項目的挖掘和發展中,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民族特色
民族體育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其原因就是保留了各自民族的核心涵義,與民族的現實生活和文化狀況相協調,通過其表現形式和內容我們能區分出所屬的民族。舉例來說,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在每年夏秋牧閑時間舉行,其流傳下來的傳統活動內容有三項:摔跤、賽馬、射箭。而現在會間增加了許多新內容,如:物資交流、體育競技、文藝匯演、圖書展覽等。這實際上是圍繞三項傳統比賽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擴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民族體育項目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民族特色。對民族體育項目的挖掘整理和創新,要突出這個主題。但是并不是去復原某一民族體育中的原生形態。如果立足點錯了,就不可能達到促成民族體育在文化形式層次上的進化、延伸,內容上的拓展、充實和形式上現代、多樣的目的。
(二)在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上,要扶良除陋,提煉精華
在民族體育項目的恢復和發展中,一些迷信和不健康的因素常常被當作”突出的”民族特色被發掘出來。在許多表演場合,從復雜原始的程序、不倫不類的裝飾、神奇古怪的形式看,攙雜了不少原始的、落后的、迷信的成分。這些倡導和宣揚了有悖于時代精神的東西。在對民族體育項目具體內容的揚棄和完善過程中,我們對某一項目從內容到形式,都需要進行必要的清理,對其進行改造和提煉,使其發揮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在這一點上,復蘇和發展苗族的”拉鼓節”是很成功的典型例子。
(三)發掘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競技特點,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推向世界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蒙古式摔跤能最大限度地在較廣泛的層面上體現蒙古族人民的剛烈性格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它與柔道、摔跤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為自治區選拔國際式摔跤、柔道優秀后備人才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實驗,在次基礎上已正式確定比賽規則,使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四、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項目的開發價值
一個國家或民族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一切,凡是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流傳下來的東西,總有其合理的因素和科學的價值。
第一,我國少數民族共有幾百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數量和形式豐富多彩。許多項目都與少數民族的歷史變革、宗教信仰、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其社會表現形式緊緊地附著在地方傳統文化活動和傳統節日習俗之中,始終保持它應有的民族特色。這塊蘊集深厚的民族文化寶藏,可為全民健身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使人們對健身項目有較大的選擇余地。
第二,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觀賞性,為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活動內容。群眾喜聞樂見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以其鮮明的地域性,固有的健身性、娛樂性等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群眾,成為人們善度余暇時間的一個必不可少而饒有興味的活動,從而使參與的群眾人數逐年增加。
第三,開展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我國現有經濟條件下,具有經濟實用的價值優勢。從經濟發展水平的角度而言,我國現階段正在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中,絕大多數人尚無長期的支付能力參與諸如高爾夫、網球、保齡球等高消費的運動項目。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中大多數對場地、器材和活動的組織沒有很高的要求,可因人、因地、因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充分顯示了其經濟實用的價值和天然的優勢。
第四,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校中開展民族體育項目教學,能有效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接軌。通過民族體育課教學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奠定基礎,使學生畢業進入社會能順利的投入到社會體育的運動中,成為社會體育的骨干。因此,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課堂已受到國家的重視。
五、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制定了”積極提倡,加強領導,改革提高,穩步發展”的方針,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對民族體育項目進行挖掘、整理、提高、發展。從而使民族體育事業空前發展起來。同時促使一批批民族體育人才脫穎而出,民族體育在揚棄的前提下得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