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歡
一、研究目的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運行三級課程管理的政策,校本課程開發成為關注的課程改革熱點之一。我校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重點學校,家長和學生特別樂意接受現代新事物,而在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缺乏生氣和個性的體育教學內容,嚴重制約著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將體育教材經過收集、整理、篩選、創編和實驗,改編成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材,充實到現行的體育教材中去,構建一個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教材體系,對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查閱中國知網中與校本教材方面有關的文章,整理歸納作為本研究理論依據。
(二)個案分析法
對學生實際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單一對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規律。
(三)訪談法
對部分學生、學校行政、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進行訪問調查,收集意見并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開發并豐富了我校的體育學科課程資源
體育學科活動課程資源決定了體育教材內容豐富性的特點,因此作為體育學科活動課程的開發者就要盡可能地拓展教材內容的領域,使那些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內容進入學生的學習生活。
1.開發與利用校本教材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全面,通過參與、探索、實踐、體驗,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均得到充分發展。
(2)科學性原則。精選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內容,保證學習材料的科學性,同時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科學性的評價。
(3)開放性原則。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使資源內容更加廣闊,特別要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實施開放,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2.開發學科課程資源策略
(1)整合策略,在整合教學素材時,我們注意了以下四方面:①考慮體育學科內容及特點。②關注教材上內容的呈現方式。③思考教學設計。④設想課堂使用情況。
(2)生成策略,體育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也是教師生成新的實踐智慧的立足點。作為教師就應善于保護和捕捉這些資源,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留心學生的反饋,及時抓住學生的奇思妙想,捕捉學生中的課程資源并恰如其分地利用好這些資源,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氛圍中經歷知識形成的同時培養起良好的學習情感。
(3)和諧策略,即:和諧師生關系,挖掘潛在資源。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學生,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不僅僅來自課堂和老師,很多的是來自于他們自己在課余生活中的積累,豐富學生們的生活,孩子們會更加自覺主動地在生活中尋找知識,發現知識,從而更加喜愛學習。
新課程理念倡導要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們在優化教材這一基本的課程資源時,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合理地建構各學科課程資源的結構。為了使這一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自主提出了教學四活原則,即:①把教材用“活”。②把知識學“活”。③把方法用“活”。④把過程盤“活”。
(二)體育校本教材編寫與實施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把體音美三科融為一體,發揮其整體作用,使學生的能力、個性、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活動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參與、實踐、體驗中發展個性,提高能力。
3.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的發揮。
4.愉悅性原則: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各項活動,并在活動中體會到充分的快樂。
四、結論與反思
體育校本教材的開發與運用滿足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別需要,有很強的實踐性。但還有很多不太成熟的地方,需要我們認真反思:
第一,教師的專業結構仍制約著資源開發的深度與質量,個別教師能把體育學科活動課程資源很好地開發出來,但不能較好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向。
第二,校本教材的活動內容及活動形式有待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體育學科專業性強,課時量大,任務重,要求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對教師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我們將以此實驗性研究作為基礎,更進一步的把適合學生實際的體育項目蓬勃開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