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航 宋希 李作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民健身的理念開始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籃球是傳統的世界三大球項目之一,目前一定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成為廣受歡迎的運動項目。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較高的觀賞性,并且有助于強身健體,因此成為各學校的主要公共體育教學內容。隨著教育理念的革新,傳統的籃球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充分適應當前時代,因此需要對籃球教育采取教育改革以提升教學品質。運動教育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其優秀的教育理念也能夠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一、“運動教育”模式概述
(一)運動教育模式
運動教育模式是通過改造原本相對雜亂的游戲以使其變得適于課堂教學的教育模式,運動教育強調寓教于樂的宗旨,通過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加。該模式在加強了學生身體鍛煉和體育運動技能提升的同時,還能夠積極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觀念,實現終身體育的教學目標。在對運動教育模式的相關理論及實際應用進行了大量研究后,最終確立運動教育模式以游戲運動教育理論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手段。
(二)運動教育目標
首先是社會心理目標。學生能夠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或相關活動,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借助集體的力量贏得比賽,并懂得公平公正的運動原則。這一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輕松而快樂的,學生借此不僅能夠了解體籃球運動的規則技巧,還能夠學會一些具有實戰效果的戰術技巧。其次是身體發展目標。當學生在學習體育項目時,能夠在不知不覺中使自身體質得到加強,從而有助于身體健康。最后是認知領域目標。學生通過團隊小組討論的方式研究并應用戰術技巧,從而擴大對于籃球運動的認知。
二、“運動教育”模式應用于籃球教學的優勢
(一)有助于培養團隊意識
傳統的籃球教學體系通常采用灌輸式方式,教師向學生演示動作并讓學生模仿,學生只能通過被動接受的方式學習,對于部分學生來說難以激發其學習籃球的熱情,影響教學效率。在籃球教學中引用運動教育模式,教師就可以通過游戲和比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可以在活動過程中,根據自身特點及興趣點,選擇作為裁判或隊長、隊員、記分員等角色。通過運動教育,可以為所有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籃球學習的積極性。
(二)有助于促進心理健康
體育運動中,比賽是非常重要的活動類型之一。籃球比賽考驗的雙方的整體實力,隊伍中任何一個隊員都必須竭盡所能應對對方的戰術,盡最大努力幫助自己所在隊伍獲勝。特別是當后續教學過程中難度不斷加大時,不同隊伍之間的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而這就需要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籃球技巧、熟悉規則和戰術,還應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學會臨場應變,隨時解決突然出現的棘手情況。因此在籃球教學中引入運動教育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運動教育”模式的構建路徑
(一)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
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籃球理論知識同實際運用的技能和方法結合起來,可以通過組織比賽的方式實現教學目標,以游戲活動為載體,使學生系統地學習籃球理論及動作技巧和戰術策略,使學生能夠通過籃球訓練,成為一名真正理解籃球的人,以籃球作為其終身鍛煉的體育項目。
舉例來說,教師在進行傳球教學之前,將本次教學目標定為使學生學會定點互傳球、定點傳移動、移動傳定點、移動傳移動以及連續傳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嚴格按照既定目標對學生進行進階訓練,一步一步完成所有目標。另外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等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思路,在設計課時的過程中最好能夠留出一點時間,如果學生的學習卡在某一目標環節,教師就可以從容地予以更多時間以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同時增強學生的練習力度,未更好地完成所有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二)采取嚴格的訓練措施
首先是身體素質訓練。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障所有體育運動能力的基本條件,只有提升身體素質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籃球水平。學習過程中,應著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每一次活動中都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能強化訓練。練習的主要內容可以為跑跳,要求學生進行不同距離的折返跑運動,并進行立定跳遠和助跑跳遠練習。其次是對基本功的提升。基本功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對于籃球來說也是如此。主要的基本功學習內容有持球、運球、接球、傳球、投球等,還包括各種防守動作和策略。在整個籃球教學中,基本功的練習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貫穿了籃球練習的整個過程。再次是專項素質練習。專項素質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綜合成長,也是介于身體素質與籃球基本功之間的重要練習項目之一。然后是進階訓練。包括“S”型走位運球、三步上籃等,此外還有簡單常用的戰術策略,包括掩護、傳切配合等等。最后是理解籃球的規則及精神。學校可以組織籃球比賽,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逐漸了解籃球文化,深入理解籃球的內涵和精髓。
(三)進行準確的角色體驗
團隊中,任何一名隊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體驗不同角色的方式,學生能夠對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以認識自身的優勢和潛力。運動教育模式下,必須保證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并分別扮演不同角色,每個人都需要承擔其自己應承擔的責任。通過針對不同角色培訓工作,每個學生都能夠理解自己所處角色的重要性,從而認識到任何一個角色在比賽中都非常重要。
例如高年級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籃球友誼賽,選擇兩個班級分別組成兩隊讓學生打全場,每隊上場6人,替補4人,另外安排其他學生分別充當主裁判、副裁判、記分員等。主裁判為1名,副裁判可以有多名,記分員也可以有多名,爭取讓大多數男同學都能夠參與到比賽當中,剩下的學生可以作為雙方觀眾加油吶喊。比賽進行半小時,不分節也不設中場休息,由兩個班級的班主任作為主教練,和學生商量著隨時替換隊員,沒有替換次數的限制。比賽結束后由記分員統計結果,產生冠軍隊伍,并予以表揚。通過組織相對接近正規比賽但又適合小學學生的比賽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明白自己在籃球比賽中的重要性,認識到任何一個角色都有其價值。
四、“運動教育”模式運用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興趣
任何的學習項目都需要足夠的興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激發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籃球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很多學校中,學生學習籃球很多并不是因為本身對籃球感興趣,而采用運動教育模式則很好地改變了這一問題。運動教育的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籃球練習中去。
(二)提升學生品質
球場上不乏球技較高的球員,他們很容易成為學生的偶像。雖然這些球形在媒體面前的良好形象會深深鼓舞學生,使學生對球星產生崇拜之情。但少數球星的少數負面行為也會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如果對此不予以重視而放任其發展,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教師應教導學生區分運動行為的好與壞,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有球品、有球商的優秀青年。
五、結束語
學校籃球社團中應用“運動教育”模式,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對此,各學校籃球社團應通過“運動教育”模式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加強籃球社團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