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是指通過有意識延長吸、呼時間,以腹部起伏進行深、緩有規律的呼吸運動,達到自我身心調節的目的的一種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在日常保健和臨床中的應用由來已久,是中國傳統養生學中常用的一種呼吸方法。早在1938年美國的Soley和Shock即提出腹式呼吸訓練治療的概念。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和生活壓力日益增大,亞健康人群數量不斷增加,迫使人們更加關注自身健康,而腹式呼吸簡便、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及其對人體呼吸、循環、神經系統的有益影響都使這一呼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將對腹式呼吸進行系統的介紹,并從呼吸、循環、神經、消化四大系統的角度將腹式呼吸對人體的有益影響進行綜述。
一、腹式呼吸概述
人體的主要呼吸方式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的活動為主,只表現為胸腔的擴大和縮小,而腹部保持平坦。腹式呼吸則是指通過有意識的延長吸、呼時間,使腹部起伏進行深緩有規律的呼吸運動,從而調節自我身心的一種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是通過橫膈膜上下移動而進行呼吸的,吸氣時膈肌收縮下降,使胸廓容積增加,腹部膨脹,呼氣時膈肌舒張上升,使胸廓容積減少,腹部壓縮凹入。吸氣和呼氣時腹部的起伏較大。腹式呼吸這一呼吸特點會使停滯在肺底的二氧化碳得以呼出。
腹式呼吸是有意識的呼吸訓練,在進行腹式呼吸練習時,可取坐姿或仰臥的姿勢,使全身處于舒適放松的狀態。進行腹式呼吸練習前應先觀察一下自己的自然呼吸狀態。練習初期可將手放于腹部和胸部,以更切實的感受腹式呼吸區別于胸式呼吸之處。即將右手放于腹部,左手放于胸部,吸氣時,盡力吸氣,感受腹部向外擴張,而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感受腹部向內收縮,同樣胸部保持不動,如此呼氣吸氣循環往復練習,以體會腹式呼吸的呼吸特點,熟練后可將手拿開,僅體會呼吸過程即可。練習腹式呼吸時,無需緊張或太過刻意,保持生理和心理狀態的平靜舒適即可。
腹式呼吸的頻率大概為每日兩次,每次持續十分鐘,每分鐘進行五六次呼吸活動即可。在進行訓練時,要保證每次呼氣和吸氣的程度都達到極限,即吸氣要到不能再吸為止,呼氣也要使腹部收縮到極點。這樣進行的腹式呼吸,其吸入的氧量是正常自然平靜呼吸的兩到三倍,對提高血氧含量,保證各器官充分的氧氣供應均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腹式呼吸進行的程度(節奏、屏息時間等)應與自身身體素質相適應。身體素質好的,可以放緩節奏,延長屏息時間,身體素質差的,可以不進行屏息。
二、腹式呼吸對人體各系統的影響
(一)腹式呼吸對人體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呼吸與神經和心血管系統之間是相互影響,有密切聯系的。人的呼吸受到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的調節,同時神經和心血管系統又會受到呼吸的制約。腹式呼吸對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心率和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RSA)上。腹式呼吸可以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提高副交感神經張力,使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現象明顯減少,心率有所下降。可見,腹式呼吸對調節自主神經功能,保持心率穩定有積極作用。此外,在神經系統方面,腹式呼吸還能通過提高攝氧量保證腦內充分的氧氣供應,從而起到益氣安神的作用。而在循環系統方面,腹式呼吸可以通過膈肌上下運動,改變腹腔壓力,增大胸廓容積,增高胸腔負壓,使上下腔靜脈壓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從而提高循環系統機能,這對維持血壓和心率的正常穩定有積極作用。
(二)腹式呼吸對內臟和消化系統的影響
加強腹式呼吸的訓練可以擴大膈肌的活動范圍,使腹腔內壓力有規律的增減,并起到按摩腹內臟器的作用。一方面腹式呼吸促進消化系統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吸收,促進腸蠕動,加速毒素排出,減緩衰老。另一方面腹式呼吸還對腹腔臟器功能的改善有積極作用,腹式呼吸可以增大胸廓容積,提高胸腔負壓,有利于血液回流,改善腹內臟器的血液循環。此外,腹式呼吸還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改善,堅持腹式呼吸練習可起到疏肝利膽,促進膽汁分泌的效果。而實驗也表明,腹式呼吸可以引起副交感神經的興奮,一方面可使胃產生緊張性收縮和蠕動增強,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促胃液素的釋放,從而起到了加強胃部運動的效果。可見,腹式呼吸在促進腹胃運動,改善消化機能,按摩內臟器官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腹式呼吸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腹式呼吸是以膈肌的上下活動為特點的呼吸運動,通過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可以有效提高膈肌的活動范圍,擴大胸腔容積,讓更多的肺泡得以參加工作,進而增大肺的通氣量和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減少肺部感染和患肺炎的幾率。這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老年性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的康復有很大好處。
三、腹式呼吸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
腹式呼吸在神經、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統中有諸多積極作用,對改善自主神經功能,提高肺通氣和肺換氣,按摩腹腔臟器,緩解緊張焦慮等方面均有療效,因此,臨床上可通過對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來改善相關癥狀,對疾病的治療起到輔助作用。
(一)高通氣綜合征
高通氣綜合征是指通氣量超過人體生理代謝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癥候群,其臨床癥狀可以在人體多個器官系統中體現出來,如呼吸困難、心慌、視物模糊、手指針刺麻木感、暈厥、精神緊張焦慮等。而這些癥狀的出現卻不會伴有相關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一般認為這些癥狀的發生是由于呼吸控制系統異常,自主呼吸調節喪失穩定性。出現這一病因的部位位于下丘腦等腦干以上的高位神經結構。腹式呼吸因其對自主神經系統良好的調節作用,在調整呼吸,緩解焦慮等方面有積極功效,因此臨床上可以對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來緩解他們過度通氣和精神緊張的癥狀。
(二)原發性高血壓
在當今的醫學水平下,人們把能夠檢查出具體病因的高血壓稱為繼發性高血壓;反之,無法檢測出具體病因的血壓升高現象則稱為原發性高血壓。在對目前高血壓患者的調查中顯示,原發性高血壓占多數。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常與緊張焦慮,心理壓力過大等心理問題密切相關。腹式呼吸可以改善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副交感神經的張力,提高肺通氣和血氧含量,這些功效都對緩解焦慮和心理壓力有良好作用,從而有助于保持血壓平穩。Kim的報道顯示,堅持一段時間的腹式呼吸訓練可以使收縮壓和舒張壓有效下降,因此高血壓患者如能堅持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則可減少相關藥物的服用量。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一種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此病的臨床癥狀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胸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通氣換氣功能受損等,嚴重者可在晚期出現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和健康。高虹等和張江平等通過對COPD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以研究腹式呼吸在治療COPD上的作用。研究發現對COPD患者進行腹式呼吸治療后,他們的癥狀有所改善,動脈血氧分壓提高。腹式呼吸在擴大胸腔容積,使更多肺泡參與工作,改善肺通氣、換氣功能上的作用使得它在治療、緩解COPD相應癥狀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故腹式呼吸訓練方法可以在COPD患者中推廣使用。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式呼吸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也可起到調節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又被稱為消化不良,是指具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上腹痛或脹等癥狀,同時經臨床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原因較多,但多與患者的情緒和患者的應激變化有關。情緒上的焦慮、緊張、悲傷,生活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等都容易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諸多癥狀。腹式呼吸通過膈肌的上下運動,擴大胸腔容積,增大肺部的攝氧量,從而使血氧含量增加;同時膈肌的上下運動增大,會加強對腹腔臟器的按摩,這十分有利于消化系統功能的改善;腹式呼吸還可以使心率下降,有利于情緒的平穩。綜上所述,腹式呼吸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有積極作用。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腹式呼吸對人體各系統的影響、作用機制,以及它在臨床中的應用進行綜述,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腹式呼吸是一種重要的呼吸形式,它可以加大肺通氣量和肺活量;第二,腹式呼吸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經張力,使荷爾蒙和自主神經系統協調的發揮作用;第三,腹式呼吸有助于保持血壓和心率的正常穩定;第四,腹式呼吸可以促進腹胃運動,改善消化系統機能。鑒于腹式呼吸對人體有諸多有益影響,未來應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腹式呼吸的作用機理,并發掘出腹式呼吸更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