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坤 張國順
摘 要:一直以來,農村地區的健康服務狀況備受關注。滿足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需要,提高農村居民滿意度成為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的核心目標,農村居民整體幸福感也隨著滿意度的提升而有所提高,而在整個農村健康服務中三級醫療網至關重要。文章從強化和改進村衛生室的功能、提升鄉村醫生服務水平等方面闡述了如何提升農村居民幸福感。
關鍵詞:農村居民;三級醫療網;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R197.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16
作者簡介:段德坤(1997—),男,南京醫科大學本科生。
通信作者:張國順(1981—),江蘇淮安人,南京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一、農村三級醫療網
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即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網,是當前較為常見的一種運用于中國農村以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為主體,農村醫療衛生機構體系的總稱。新醫改要求我國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必須加快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應該使農村患者有效分流,使農村居民的大部分基本醫療需要能在鄉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得到滿足。
二、農村三級醫療網現狀
隨著我國醫療需求和疾病模式的不斷變化,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健全,政府也逐步增加對醫療衛生資源的各項投入。然而在長期盲目的增加和擴張衛生資源的過程中,因為缺乏科學的管理和理論指導,致使目前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衛生服務體系結構布局不合理。三級醫療網的網底(即村衛生室)存在問題:村醫人員緊缺導致村醫任務繁重、村衛生室設備不足等。雖然江蘇地區農村居民總體幸福感有所提升,但仍然沒有達到與經濟水平相對應的水準,與城市居民差距明顯。
三、如何提升農村居民幸福感
1.強化和改進村衛生室的功能
村衛生室承擔著一般性疾病的預防工作,隨著多媒體的廣泛運用,對于一般的疾病人們自己就可以解決,而一旦生了大病,則會選擇去鄉鎮衛生院或者縣級衛生院。在張永梅和李放[1]調查組走訪的統計結果顯示,村級醫療機構作為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的“網 底”,其在方便程度、就醫費用和服務態度方面的滿意度得分相對較高。大多數被訪農村居民表示,村級醫療機構最貼近農村居民,能第一時間為其提供服務,并且鄉村醫生處于農村熟人社會結構中,不僅服務態度好,而且不會給農村居民多開不必要的藥,這樣就降低了農村居民的就醫費用。而去往縣級及以上醫院的交通不便、醫療費用的增多就會導致人們幸福感的降低。因此筆者認為應先優化村衛生室的醫療設備,在硬件上滿足人們的需要,降低誤診的概率;全面普及家庭醫生簽約制,加強進戶宣傳相關預防保健知識,讓醫生把一般疾病的治療服務帶到每家每戶,既實現了村衛生室的功能強化,又為大醫院分流,實現了衛生資源的充分利用,還拉近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
2.提升鄉村醫生服務水平
部分農村居民不愿意在村衛生室看病的原因在于他們不信任鄉村醫生的醫療水平。結合目前鄉村醫生工作任務繁重、缺少新生力量的加入、待遇較低等問題,鄉村醫生隊伍整體的醫療服務水平無法大幅度提高,無法滿足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對鄉村醫生隊伍的培養,定向培養一批愿意為基礎醫療服務的醫務工作者,讓鄉村醫生走近患者,成為他們健康的守護者。
3.加強健康教育
“社會發展和促進健康是政府的核心義務和職責,由社會所有部門共同承擔,如果沒有一個由政府和社會各部門組成的極具凝聚力的領導機構是難以 完成促進健康使命的。”[2]江蘇農村地區的群眾接受教育的時間較短,知識儲備少,健康衛生意識淡薄,尚不具備應有的衛生知識等,容易造成疾病的發生。筆者認為加強農村地區健康教育的關鍵在于政策的支持以及因地制宜的靈活引導:只有政府重視農村健康教育,基層醫療機構才有財力人力去實施相關政策,而在對各地區的健康教育過程中,應當注意地方性衛生狀況。
四、結語
對通過強化鞏固農村三級醫療網來提升農村居民幸福感任重而道遠,在此過程中,必須結合我國國情,抓住“提升居民滿意度”為核心,提升鄉村醫生的醫療水平,優化健康教育,多角度地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以此達到提高農村居民幸福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永梅,李 放.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滿意度分析——基于江蘇省的調研數據[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2]黃敬亨.健康教育學(第五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