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教學是現代教學理念與科技的有效結合,通過微課的有效應用,能夠使教學活動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使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針對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在了解微課的基礎上,對其應用進行具體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微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簡介:湯碧瑩(1993—),女,江西撫州人,二級教師,專科。
一、微課概述
早在20世紀,國外就已經針對微課教學提出了相關概念,但受到當時的科技水平及教育條件影響,微課的應用范圍十分有限,而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提升了對微課教學的關注程度,在互聯網支持下,智能化學習終端以及學習資源共享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微課主要是將微視頻作為載體,根據教學期間遇到的知識考點、疑難問題等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其視頻時間通常在15~25分鐘左右,借助靈活的展現方法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啟發。且微課與教學內容存在密切的關聯,碎片化是其基本屬性,每個微課都能獨立存在,雖然微課時間較短,但能夠對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在一堂課當中可以對多段微課進行使用。
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微課幫助學生實現前置性學習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所以在對新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對舊知識展開復習。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關聯性和記憶力方面有所欠缺,受大量信息影響,他們容易消減學習興趣,而微課內容較為精煉,而且信息涉及廣泛,對其進行有效的應用,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使舊知識得到更好的復習。例如,在對平行四邊形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需要對面積公式進行推導,即將平行四邊形通過轉換變成一個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然后通過對比分析,借助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在對該公式進行推導以前,需要學生對平行四邊形以及長方形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但這些知識與本次學習內容的間隔時間較長,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利用課前提問,讓學生回憶起所學內容,并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效果,向學生展示該圖形的底和高的關系,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為后續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還能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1]。
2.借助微課解決疑難問題
利用微課能夠將課程當中的重難點知識直觀展現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例如,角方面的知識一直都是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在提問學生:兩個角,一個邊長,一個邊短,那么哪個角更大時,大部分學生覺得邊長的角會更大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角的概念缺乏了解,在對比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當中的動畫效果把兩個角重疊起來,學生可以發現兩個角是同樣的大小,從而得出,角的大小不會受到邊長的影響,然后在動畫當中對角的張口進行擴大,使角度逐漸提升,使學生可以明確影響角度大小的因素,從而將教學難點掌握[2]。
3.通過微課提高教學效率
正因為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一定的挑戰。所以,很多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都會對一些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應用,希望能夠對學生產生有效的吸引,進而提升教學的質量。但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身年齡和認知規律的影響下,往往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所以在知識掌握方面經常會出現不足之處,使課堂效果受到影響。而微課的應用能夠使教學中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改變,因為微課內容較為精煉,時間短,能夠在學生集中注意力的過程中完成講授,使所學知識得到有效鞏固。例如,在對角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并將其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教師可以事先設置一些圓形、長方形的知識,通過微課幫助學生對圖形結構加以了解,并逐漸建立知識體系,使新知識能夠得到準確的把握。
綜上所述,微課能夠使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并進行靈活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俞曉英.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2018(26):159.
[2]朱曉珊.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1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