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招背景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生物制藥工藝》職業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將企業真實項目進行分解對接實踐教學完成綜合技能的訓練,可以有效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有利于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文章對單招背景下職業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單招;職業化教學模式;工作任務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21
基金項目:石家莊市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20171010)。
作者簡介:郭會燦(1976—),女,河北辛集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生物制藥。
《生物制藥工藝》教學在深化職業化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過程中,積極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起主要支撐作用。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校企雙方根據產業動態調整優化了教學內容,進行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學校將國家職業標準引入課程建設,課程對接最新行業、職業標準和崗位規范。學校將企業真實項目進行分解對接,實踐教學完成綜合技能的訓練,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教、學、做”有機融合,有意識、有步驟地將職業能力的訓練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增強學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
二、教學實施過程
1.企業工作過程對接典型工作任務
《生物制藥工藝》在與實際生產高度一致的“教、學、做”一體化的實境中進行教學,課程內容全部采用項目教學。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分析研討企業工作過程,通過對鏡檢、配料、滅菌、發酵、發酵液預處理、提取與精制等生物制藥崗位進行分析,確定教學項目與工作任務,然后以任務為載體確定學習內容,設計實境化的教學情境。教師通過實施微生物的識別與鑒定、培養基的配制、消毒與滅菌、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微生物發酵控制與檢測、仿真綜合實訓6個教學項目,讓學生在完成每個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中獲得崗位(群)工作的相關知識、技能與職業素質。
2.構建分階段、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
(1)以工作任務引領教學,在工作任務完成過程中,完成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注重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讓學生處于“學中做、做中教、教中學”的良性循環之中。
(2)在學校“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以學生為主體,實訓指導教師為主導”完成基本技能的訓練。在綜合實訓室和中試車間“以學生為主體,企業兼職教師為主導”完成企業生產產品的分解項目。
3.“雙師”隊伍立體化
課程團隊由學校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組成,共同分析崗位能力與工作任務所需知識,優化教學內容,做到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一方面,團隊中專任教師通過深入企業頂崗實踐,熟知崗位工作標準和產品標準,主動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及時跟蹤新技術和新工藝,完成專任教師到企業技術人員的身份轉換,另一方面,企業兼職教師通過參加教育教學培訓、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制定、實踐教學指導,以及教育教學研討,完成技術人員到兼職教師的身份轉換。
三、堅持發展性、多元性與過程性相統一的評價
堅持進行發展性教學評價,尊重個體差異存,立足于情境,注重校、企、生三方共同參與,與企業共同建立多元考核評價體系,依據職業標準的培養模式,按照企業工作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采取過程考核、答辯、現場測試,理論考試與操作考試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同時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云班課平臺,實現過程實時考核,變結果導向的“單一”評價為綜合性、過程型的“多維度”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單招背景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生物制藥工藝》職業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強調了職業教育教學行動的過程屬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荀 倩,蔡志端,王培良.電力系統課程群職業化教學模式改革[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8(1):64-66.
[2]侯海良,陳 潔.信號處理課程群職業化教學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5(1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