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也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新型職業農民的認知歸因方式及其培養模式研究能夠進一步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文章的目的在于尋找積極的歸因方式和培養模式,用來指導現實實踐。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認知歸因;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5?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22
作者簡介:李鳳亮(1980—),男,湖南永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農村產業、產業經濟。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認知歸因方式和培養模式研究的相關概念
1.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目前以農業為自身的主要職業,并且擁有一定的種植技術和前沿的種植手段,能夠利用科學的手段技術促進種植物的進一步生長,保證種植物生長周期的合理,并最終實現大豐收。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出現,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農民這一職業實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歸因方式及其認知歸因
歸因方式分為積極的歸因和消極的歸因。積極的歸因能夠激起人們內心正向的能量,能夠使人們更加積極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消極的歸因則會使人們的心情低落,難以對身邊的事物產生興趣,也難以對今后自己實現進一步計劃有更多的反映。
3.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是指根據受眾的特征和相應發展,制定出適合其發展的培養形式和發展策略,確保能夠最大化實現其發展。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和培養目標下,實現對人才的栽培,并且能從不同程度實現對人才的培養。
二、新型職業農民的認知歸因方式及其培養模式研究
1.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的新型職業農民的認知方式
場獨立型的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一些農民能夠依靠自己的相關知識合理地利用土地以及相關種植技術,能夠最大化地保持種植面積的擴大化[1]。場依存型的新型農民是指能夠在人際交往上有較突出的優勢,能夠合理地安排以及處理人際交往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面對外界的信息能夠及時處理合理應用。本篇側重點在場獨立型的新型職業農民,故此后文不再做場依存型農民贅述。
對應場獨立型的新型職業農民,應采取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形式,促進其思維邏輯的發展。支架式教學能夠以學生為主,考慮學生的發展狀態和程度,最大化地確保學生的學習利益。
2.兩種主要歸因方式及其發展策略
新型職業農民有兩種比較重要的歸因方式,分別為內歸因和外歸因,也叫內傾型歸因和外傾型歸因方式。新型職業農民有著不同類型的行事風格,面對不同職業農民的發展,我們應該給予不同的舉措和策略。
研究表明努力的工作態度、面對緊急情況的應急反應、扎實的農業基礎知識以及其他各種情況,是導致當前不同類型職業農民發展的動力或者阻礙。在大環境的穩定狀態下,應確保歸因方式的積極促進作用。
3.不同歸因方式下的教學課程設計和思考
內傾型歸因方式下的物質勞動型職業農民,比較重視的是自己的努力態度和周圍積極的環境等因素[2]。因此,在培訓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真實的案例,提高受培訓者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受培訓者的發展。
外傾性歸因方式下的物質勞動職業農民,關注點在經濟發展動態以及結構的變動上和天災人禍等外部因素上。在這種不可控的因素下,應該設法提高學習者的科學技術知識,促進該類型職業農民的常識積累和學習。此外,還可以促進學習者從自身實際出發,投入學習中去,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4.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模式
對于場獨立型的職業農民,應該給其提供比較多的實踐機會,并且鼓勵其大膽嘗試,尊重其認知方式且多多鼓勵,通過不斷鼓勵學習促進其發展進步。而對于場依存型的職業農民應該對應相關案例,對其進行鼓勵,保證新型職業農民能進一步發展完善。
三、結語
通過對新型職業農民認知方式和歸因方式的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在科學的指導模式下,能夠快速成長和發展,更能間接地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要想在相關領域進一步發展,就應合理運用準確的培養模式,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昭賓,靳書剛,張紅杰.新型職業農民的認知歸因方式及其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6(1):53-58.
[2]高 丹,文 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及對策探討[J].時代金融,2017(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