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靜 崔 毅 牟 樂
(廣州特種承壓設備檢測研究院 廣州 510415)
隨著我國特種設備的使用越發普及,使用數量及老化數量不斷增加,特種設備的安全狀況受到外界的注意。據相關數據統計,特種設備事故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率占84.81%[1],基于此,本文在特種設備使用評估過程中,利用權重系數法,建立綜合風險評估模型。結合此模型在試查區域及使用單位的實際應用,有利于監管部門有針對性地實施有效的監管[2]。
本文結合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管理特點并以安監系統安全評價危險有害因素劃分為基礎,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各危險有害因素中按照“人、機、環境、管理”四大因素設計了4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78個三級指標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其中篩選出了至關重要的近70個因子量化后形成的一套評價體系方案。
根據事故原因,運用層次分析法原理、步驟[3-5],對綜合風險評價進行權重分析。按層次分析法的要求,判斷矩陣是通過兩兩比較下層元素對上層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根據AHP法的原理,結合特種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準則層(一級指標)的權重判斷矩陣,見表1。

表1 準則層(一級指標)的權重判斷矩陣
1)本文采用(本文采用方根法)計算各一級指標的權重系數,上述的判斷矩陣轉化為矩陣形式如下:

2 )計算出權重值 :W1=0.156;W2=0.307;W3=0.082;W4=0.455。
故C.R.=0.026<0.1,通過了一致性驗證。
機的因素包括的二級指標主要有承壓類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機電類[電梯、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起重機械等]及其他設備等,構成的權重判斷矩陣見表2。

表2 機的因素構成的權重矩陣
轉化為矩陣形式如下:

通過計算得出:B1=0.625;B2=0.238;B3=0.137。在以后的計算過程中為了方便,將轉化為如下比例:承壓類∶機電類∶其他設備=3∶1∶0.8機的因素中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模型:

式中:
Qi——二級指標的系數;
x——二級指標的設備種類;
y——三級指標的項目個數;
BIM技術具有三維可視化的特點,是對建筑及構件的直觀表達。所見即所得的方式提高了理解和溝通的效率,降低了二維圖紙閱讀的專業性要求,對于復雜的空間關系,如復雜管線、體型復雜建筑等來說優勢明顯,如圖2所示。
Qij——各個三級指標所占的權重系數;
Tij——各個三級指標的應得分[6]。
在評分過程中機的因素涉及幾個關鍵點:
1)如果使用單位共有i種特種設備類型,第i種的權重賦值為qi,則第 i種設備類型權重系數Qi為:則:

2)設備得分運用短板效應和綜合評分的準則,假如某類單臺設備的綜合評分小于其應得分的60%,則該類設備的總體得分為最低的那臺的得分,假定該單位該類設備的得分不小于其應得分的60%,則該類設備的得分為其平均值[7]。
本文將使用單位的評估級別劃分為A、B、C三個級別,見表3。

表3 評估級別確定
選取其中一家使用單位作為代表性實例進行分析,該單位鍋爐4臺、壓力容器34臺、電梯9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4臺、特種設備作業人員27人。通過對該單位的綜合評估,得分如下:
2)機的因素:通過承壓類∶機電類=3∶1(權重系數)計算可以得出鍋爐、壓力容器、電梯、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權重分別為0.375、0.375、0.125、0.125,該單位的單臺設備的綜合得分不小于其應得分的60%,因此各類設備的最終得分為:鍋爐118.89、壓力容器113.58、電梯41.32、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41.19,故機的因素的整體得分為314.98分;
3)環境因素:外部環境9分、內部環境42分、生產現場8分;
4)管理因素:作業人員管理33分、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及執行情況123分、故障處理和安全隱患整改9分、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68分、重大危險源防范及事故管理75分,現場管理情況72分。
因此該單位的評估最終得分為:118+314.98+59+380=871.98分,按照級別劃分,該單位為B級。
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在某區域進行了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抽查,抽查了30家,2017年在該區又對同樣的30家使用單位進行了抽查,具體的最終級別見圖1。

圖1 某區2016、2017年30個使用單位最終級別
從圖1可以看出,2016年該區域的A級所占比重最小(3%),B級所占比重最大(64%),C級所占較大(33%),說明該區域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形勢依然嚴峻,相關的安全方面的管理問題不容忽視。同時也可以看出,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最終級別與2016年相比,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A級比例由3%增加到13%,B級比例由64%增加到77%,C級比例由33%下降到10%,由此看出,運用綜合評價法進行評價過的使用單位整體上在安全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雖然這只是某區域的部分數據結果,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整體風險管理水平偏低。因此,今后監管部門通過綜合安全管理評價,加大對C級使用單位監管力度,促使其逐步向B、A級使用單位的風險管理水平邁進。同時擴大推廣范圍,逐步提高我國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整體風險管理水平。
在抽查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無證上崗、人員不足、缺乏培訓、聘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閥/壓力表超期未校驗/檢定、未標最高工作壓力紅線的問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無預案、無應急培訓及演練或者演練記錄不完整的情況。
綜合以上發現的問題,對于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監管仍不容忽視,監管部門要加強完善安全主體責任、加強監督抽查的力度。同時根據評估結果,對綜合風險評估模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進行了驗證,便于監管部門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進一步監管,提高管理水平,得到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
1)本文在特種設備使用評估過程中,利用權重系數法,建立綜合風險評估模型。
2)通過對試查區域及使用單位的實際應用,主要對特種使用單位綜合風險評估模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進行了驗證。
3)依據此模型評定出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風險級別,有利于監管部門有針對性地實施有效的監管。
4)通過綜合安全管理評價,加大對C級使用單位監管力度,促使其逐步向A、B級使用單位的風險管理水平邁進,逐步提高我國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整體風險管理水平。
[1]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檢總局關于2014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情況的通報[R].
[2] 江書軍.基于風險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分類監管應用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4,10(10):179-184.
[3] 郭金玉,張忠彬.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05):148-153.
[4] 郭金玉,張忠彬.層次分析法在安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8,4(02):69-73.
[5] 秦吉,張冀鵬.現代統計信息分析技術在安全工程方面的應用-層次分析法原理[J].工業安全與防塵,1999,2 5(0 5):44-48.
[6] 江書軍,郝素俐.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2,38(11):1-4.
[7] 李煒.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分類監管數學模型的構建和應用[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12,2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