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
由“宣誓風波”引發的香港立法會四席補選塵埃落定,泛民慘敗收場。有輿論13日稱,建制派不但打破單議席選舉不敵反對派的宿命,且在其他選區與泛民的得票差距進一步縮小,反映香港社會政治氣氛的改變。
泛民席位出現變數
在11日舉行的立法會補選中,建制派和泛民各得兩席。不過,泛民獲得的兩個議員席位仍充滿變數。據香港星島日報網報道,有市民認為港島區泛民當選人區諾軒曾經焚燒《基本法》及鼓吹“自決”和“港獨”,13日在前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的帶領下,一同到法院就其參選資格入稟提出司法復核。報道稱,區諾軒還牽涉另一問題。在選舉前夕,他在臉書向競選對手、新民黨的陳家佩發出公開信,陳家佩稱區諾軒的文章篡改其“捍衛法治,回歸理性”的競選口號,又擅自將陳的網上宣傳品改圖并發放,認為區諾軒觸犯《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并已向廉政公署舉報。
針對引發的爭議,區諾軒13日回應稱,已留意到有關司法復核的申請,他十分尊重《基本法》,下周三宣誓將按法例要求。同時他在社交網站發文,重申參選時已經簽署確認書,確認自己尊重《基本法》,“我曾經焚燒的,只是一個示威道具”。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16年11月就《基本法》第104條所做的解釋,“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參選或者出任該條所列公職的法定要求和條件。
未來還有一場補選
香港《東方日報》13日稱,被取消資格(DQ)的前議員姚松炎在九龍西選區敗給建制派,令泛民繼續喪失分組點票否決權。文章說,基于所謂的“六四黃金比例”,即泛民在直選有五成半至六成的得票、建制派三成半至四成的得票,一般估計泛民可全取三個直選議席,重奪在立法會的分組點票否決權。不過泛民最終只獲得兩席,其中之前被取消資格的姚松炎敗給民建聯候選人鄭泳舜,是泛民在單議席單票制的立法會補選中的首次敗績。
鄭泳舜和姚松炎的比拼一度相當膠著。兩人得票數最接近時僅差20票,其后鄭泳舜反超,到12日凌晨3時,他將優勢拉開至2000多票,勝券在握。不過現場記者苦等近兩小時仍未有最終結果,原來是姚松炎團隊拒絕承認敗選,要求重新點票并得到批準。不過,選舉結果并未改變。12日,多名泛民成員為敗選集體鞠躬道歉。民主派會議召集人莫乃光直言,本次在九龍西的敗選給民主派敲起了警鐘。
星島日報網13日稱,被取消議員資格的九龍西的劉小麗及新界東的梁國雄二人的議席尚未補選,預料將成為建制和泛民的另一戰場。全國政協主席團成員、金城營造集團主席王國強也說,未來還有一場補選,而且形勢更為嚴峻,因此不能有絲毫松懈。
結果反映民心所向
理大學者陳偉強分析認為,泛民敗選明顯與過往的“拉布”行為、“宣誓風波”及內部分裂有關,尤其是九龍西有較多基層長者,他們較關心民生問題,并非事事以政治為先。民建聯主席李慧瓊稱,建制派勝出反映市民不希望立法會繼續亂下去,不希望香港社會內耗。鄭泳舜12日馬不停蹄地落區謝票。他表示勝出的最大原因是建制不同黨派、不分彼此地支持他,另外兩區的建制派候選人雖然落敗,但都分別取得超過十萬票,反映建制派得到很多市民認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建制派本次只是險勝,不過泛民派系關系未見改善,相反建制派日趨團結,今后雙方競爭會更激烈。
《星島日報》13日稱,泛民向來各有山頭,尤其是激進本土派和自決派冒起,搶占的不是建制派而是傳統泛民地盤。本次補選結果也顯示特區政府換屆后,社會上的泛政治主義氣氛和對峙心態有所減退,泛民提出“反對DQ”口號純粹從政治出發,發揮不到預期作用。與此同時,建制派早前趁泛民失去否決權,通過修訂議事規程對付“拉布”,收窄了泛民在議會內搞事的空間。香港文匯網稱,選舉結果對立法會及整個特區未來政治走向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姚松炎未能重返立法會,是反對派此次在補選中大敗的重要標志,說明市民已越來越厭倦議會長期不務正業,反對議會政治化和被當作“抗中亂港”及阻撓政府施政的陣地。大公網還說,補選摧毀了反對派試圖重新集結,挑戰中央憲制權力和“一國兩制”的圖謀。▲
環球時報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