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高一欽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赴日游客日益增多。中國游客已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單純觀光式”旅游,而更偏向于體現日本文化特色的深度旅游產品。在分析日本特色旅游資源及中國赴日旅游開發制約因素的基礎上,設計出了四條特色旅游線路。
[關鍵詞]中國游客;日本;深度游;特色路線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1-0041-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More and more Chinese travel to Japan, and Chinese tourists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the simple sightseeing. They prefer to the In-depth travel, and embody more Japanese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Japanese speci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Sino-Japanes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signs four characteristic tourist routes for Chinese tourists.
Keywords: Chinese Tourists; Japan; In-depth Travel; Characteristic Route
[作者簡介]張紅(1975-),女,漢族,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區域旅游開發。
一、日本特色旅游資源分析
日本國土主要由九州島、本州島、四國島和北海道四個大島構成,除了四個大島之外還有數千個星羅棋布的小島。四面環海的地形使得天然海岸線十分漫長并且曲折,同時版塊交界的地質構造使得日本境內山峰溝壑縱橫交錯,平原河谷支流眾多,特殊的地貌使得日本自然景色優美,加上特殊的文化氛圍,導致歷史遺跡繁多。
(一)北海道島
作為日本第二大島的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部,面積大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5。由于緯度較高北海道冬季較為寒冷,每年自12月起便有積雪一直持續到次年3月,素有雪國之稱。且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自然風景變化莫測,各有特色。
北海道擁有許多傳統節日,又因其所處緯度較高,冰雪較多,故其節日與特色大多與冰雪有關。尤其二月最為繁多:札榥的冰雪祭;位于稚內的日本杯全國狗拉雪橇大會;釧路的冰雪節;位于網走的鄂霍次克流冰節;旭川的冬季節;小樽的雪光道;紋別的流冰節,故北海道的特色旅游路線設計在時間上可以考慮于二月出游。
(二)本州島
本州島構成了日本的主體,面積也是四個島中最大的,其地理位置位于日本中部,該島是日本文化和大和民族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化古跡和人文風俗習慣都在日本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這里不僅能欣賞到東京淺草寺的靜謐莊嚴,還能飽嘗京都神社的神秘古樸,不僅能暢游于奈良鹿公園,更能觀摩大阪城的魅麗典雅。重要城市有東京、京都、名古屋、大阪等。
(三)四國島
四國有日本最為源遠流長的朝圣路線,還有天然古樸的自然景觀。這里有日本歷史最久遠的溫泉,有江戶時期氛圍濃厚的栗林公園,還有與現代化建筑完全不同的鄉村面貌。四國島的優勢并不是某一個非常具象化的代表或地標性建筑,它真正的內涵不只在于外在表現出來的自然景觀,更多的是需要靜心去體驗的文化和歷史。四國地區的傳統、內斂,以及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成為赴日深度游的最佳選擇。
(四)九州島
九州島位于日本的西南部,就其境內而言,北部為其首府福岡,古代又被稱作博多,其是一個水天縱橫的城市,位于中心的博多河纏繞并守護著整個老城區最終匯聚并流向大海。另外還有位于長崎縣境內東側,素有四十八島景稱號的云仙地獄,九州地區內最南部是宮崎縣,其中的溫泉和沙灘日光浴最為著名。綜合日本其他地區而言,九州島內物價不是特別高,并且由于聚集了較多華人,導致其中國味比較濃厚。目前九州島吸引世界各國游客前來游覽的主要還是溫泉,單純為了欣賞當地美景的游客并不多。
二、中國赴日旅游開發的制約因素
(一)日本缺乏接待中國游客的專門人才
現階段,在日本的入境旅游游客構成中,中國游客(包括香港和臺灣地區)的比例已經接近赴日外國游客整體的五成。然而,根據日本觀光翻譯協會的統計,日本國內通過國家考試的專業外語導游共有920名,其中英語導游773人,占全部人數的73%,中文導游僅110人,不足10%。在中國赴日游客越來越多的形勢下,日本相關旅游人才比較匱乏,嚴重影響了中國游客赴日旅游體驗,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
(二)赴日線路單一
從我國赴日旅游產品設計來看,主要是針對初次赴日游客,旅游線路基本上都是圍繞日本比較知名的國際化城市展開,局限于日本的大都市標志性景點的游覽。但是隨著旅游者旅游經驗的不斷豐富,赴日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也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真正體驗日本風情和文化成為更多中國赴日游客的選擇,這就與當前旅行社所提供的赴日旅游線路產生了矛盾。
(三)旅游成本較高
日本物價偏高導致外國游客在日旅游過程中吃喝玩樂、交通等開銷十分巨大,該因素成為日本入境旅游市場中的不利因素。要想發展深度旅游,就必須在保證旅游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成本,滿足游客需求。
三、中國赴日游特色路線設計
(一)北海道深度旅游線路
該線路主要包括:函館夜景、洞爺湖、北海道神宮、紅磚瓦官舍、大通公園和富良野。該線路的設計選在每年2月份,目前中國赴北海道旅游時間多集中在夏季的7、8月份和冬季的12月份及來年的1月份。2月份基本上避開了慣常的旅游熱潮,同時2月份依然是北海道資源特色較為突出的季節。
該線路所選景點均為日本歷史文化的產物,通過對這些地區的游覽,可以使旅游者對日本文化中的北海道文化有較深刻的理解。在這條北海道特色線路中,游客可以感受到北海道之神的威嚴和肅穆,在體驗文化沖擊的同時感受文化的差異性和統一性。同時,也可以欣賞到美妙的夜景,并通過欣賞夜景來感受日本文化中的“和”、“靜”、“清”、“寂”。
(二)本州島深度旅游線路
目前旅行社幾乎在中國游客赴日旅游的每個城市中都增設一個“購物”的環節,部分甚至強制購物,并把購物當做其路線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忽略赴日旅游的真正目的。同時,旅游線路設計同質化嚴重,線路地域安排不合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銜接設計不到位,對于日本傳統文化的展示比例過低。
本州島深度旅游線路的設計解決了上述問題,它主要包括東京、京都、大阪、奈良。本州島涵蓋了很多日本非常重要的城市:這些城市有些是大和文化的發源地、有些是日本歷代的古都,有些是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由此可見其在日本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所以該線路的設計特色就是將幾個歷史文化古都串聯起來,使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一方面通過橫向對比感受不同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另一方面縱向感受具體某一個城市內的文化歷史變遷。該線路的另外一個特色是涉及城市較多,游覽景點較為繁雜,所以在游覽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細細體驗每一部分。在該線路中不僅能觀賞東京的皇居,歷史悠久的淺草寺,游客眾多的明治神宮,還可以去國立能樂堂和國立劇場觀看傳統樂劇。在京都可以參觀伏見稻荷大社、千手觀音三十三間堂、文化遺產清水寺、祗園祭,還能看到池坊立花藝術。在大阪可以參觀天守閣和大阪城,以及飛鳥時代的四大天王寺和天滿宮的天神祭。最后在奈良可以觀摩南都七大寺之一的興福寺,還能暢游鹿群聚集的公園以及極具江戶生活特色的奈良町。
(三)四國島深度旅游線路
該線路主要包括:高松、德島、松山。這條特色線路彌補了目前赴日旅游市場中對于四國島旅游線路開發不足的空缺,更加充分地開發了日本境內旅游的新市場,該線路的提出為想要尋求獨特赴日體驗的游客提供了參考。
四國地區在外國游客赴日旅游的目的地選擇中,還沒有特別受到關注,前去四國地區旅游的中國游客沒有像去關東地區游覽的游客數量那樣多,但也正是如此,赴四國地區游覽的游客才更能體驗日本的靜謐和素雅,感受到“逝去的日本”那種日本文化中獨有的恬靜和古樸,同時還能在不經意的小地方體驗到日本殘留的古韻。
四國作為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地區有其獨特的魅力。在這里最主要的城市有高松市、高知市、松山市和德島市。每個區域在享有相似文化熏陶的同時也自具特色。高松的栗林公園和玉藻公園可以讓游客遠離城市的喧囂,松山的道后溫泉可以讓游客洗去疲憊和壓力,德島的阿波舞又可以讓游客感受到異域風情。
(四)九州島深度旅游線路
該線路主要包括:熊本、鹿兒島、福岡、沖繩。這條特色線路也彌補了目前中國游客赴日旅游市場中對于九州島旅游線路開發的不足,更加充分地開發了日本入境旅游的新市場。該線路的設計為想要探索博多古城的游客提供了借鑒。
位于日本最南端的九州島也是在赴日旅行大軍中較為冷門的地區,然而九州地區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文化傳承使得九州島的游覽并不失色于東京。該線路的設計從九州的歷史文化出發,以熊本、鹿兒島、福岡等幾個較為重要的城市為落腳點,設計線路中有熱鬧的天神地下購物街、傳統風格的博多小吃街還有三大名城之一熊本城、當地特色文化祭典等,充分展現了九州地區的風采。
九州地區和四國地區一樣,由于遠離主流東京圈而淪為冷門,但是正因如此而使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當地最具九州氣息的特色。九州的首府福岡又被稱為博多,自古便是一個文化名城,在這里可以體驗到不同風味的海濱味道,還能感受到歷史最為悠久的櫛田神社。另外在熊本可以游覽三大城之一的熊本城以及水前寺公園。在風景旖旎的鹿兒島,游客可以游覽櫻島,參見氣勢恢宏的園林仙巖園。最后游客還可以去極具特色的沖繩看原居民身著華服擊打太鼓,還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三味線演奏,體驗地道的日本文化。
四、結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國民選擇出境旅游。但是目前中國赴日旅游的大部分游客仍然集中在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和以購物為主體的購物游,雖然現在有更多的中國游客更青睞于日本文化深度游,但是由于市場旅游產品缺乏,導致這一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本文基于日本資源分布的區域性特色,制定了能夠滿足中國游客需求的特色深度路線,在北海道、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四個區域內根據各自的區域特色和獨有文化設計出了四條旅游線路。分別是,北海道:函館夜景、洞爺湖、北海道神宮、紅磚瓦舍、大通公園和富良野;本州島:東京、京都、大阪、奈良;四國島:高松、德島、松山;九州島:熊本、鹿兒島、福岡、沖繩。
[參考文獻]
[1]郭英之基于多維交互決策樹模型的赴日旅游意愿研究[J].旅游學刊,2015(1).
[2]凌強日本發展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與成效[J].日本學論壇,2008(2).
[3]李娟梅中國游客赴日本旅游市場發展問題淺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
[4]柿島 あかね観光研究最前線 JTBF訪日旅行商品調査 臺灣?香港?中國発の団體旅行商品 : 2015年夏季商品の動向;観光文化 = Tourism culture[J].機関誌,2017(1)
[5]萩村 昌代 何が訪日外國人に「感動」を與えるか : 外國人旅行者に日本の文化?社會を伝えること;特集 異文化接觸としてのインバウンド[J].都市問題,2017(1).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