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應用型高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提高人才供給質量,本文旨在分析如何通過分類培養的理念來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異質化需求,支撐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發展。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嘗試應用型轉型為例,系統介紹了地方高校應用型的嘗試過程,在此基礎上提出應用型高校如何有效轉型的建議,以期對地方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1-0122-03
Abstract: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emphasizes Applied Colleges in the evelopment proc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supply,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how to classify the training concept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alent, heterogeneity of the employer, to support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as an example, introduced a system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y process applied, 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how to effectively transi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local colleges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Keyword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Side;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pplied Transformation
[作者簡介]杜海玲(1976-),山西大同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教學管理。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2016年一般項目“轉型高校經管類專業制定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N0.567);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6年度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轉型發展試點專業——工商管理專業”(項目編號:2016XJZXZY01);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6年度校級教學改革項目“轉型高校經管類專業特色發展的研究與實踐——基于同質化視角”(項目編號:2016CJJGZD01)。
2014年國務院19號文件頒布后,全國掀起了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熱潮,2015年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要繼續引導一部分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近幾年引導和推進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已經成為地方高校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我國經濟目前已經進入新常態,面對人工智能、互聯網經濟的挑戰,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發展經濟急需各類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不少地方高校對向應用型高校轉變仍然處于模糊認識階段,不知道如何進行轉型,存在盲目轉型的現象,不但容易造成學校投入增加,造成無畏浪費,而且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未必就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造成人才的結構性失衡。2015年11月10日,習主席首次提到“供給側改革”,地方應用型高校轉型改革發展也要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深入思考,通過改革真正提供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解決目前的結構性矛盾。
一、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轉型發展的實踐和探索
筆者所在學校作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近幾年本校積極進行應用型轉型的嘗試,通過充分論證、試點專業先行、不斷總結提升等措施,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工商管理專業作為第一批試點專業,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充分調查企業需求,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本校工商管理專業是以現代服務業企業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學校的“一體兩翼、三元共育、四個對接、五進五融”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全面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的應用型高素質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校企合作是應用型轉型的基礎,只有真正了解企業需求,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積極進行產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機制,使企業在規劃、評價等環節深入和校方合作,使學校在人才培養時做到與企業的生產服務流程和課堂教學相融合,使學科專業建設能夠全面反映和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需求。本校工商管理專業聘請校企合作單位專家作為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參與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鼓勵和選送優秀教師深入企業調研,掛職鍛煉、定崗實踐。積極探索建立企業家進校園、進專業,開展橫向課題開發等集人才培養、咨詢、科研合作于一體的校企合作互動機制;進一步規范校企合作相關制度,如進一步規范學生校外實習實踐的管理制度,針對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管理、學生企業實習實踐、企業兼職教師聘用、畢業生頂崗實習、校企合作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管理、校企合作項目管理等系列制度,加強校企合作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二)調整課程結構,落實分類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以職業培養為目標,專注培養技術技能應用能力,實施工商管理人才分類培養,從大二后半學期開始分類培養或工商管理綜合技能扎實或擅長財務決策的管理人才。不僅關注就業,更關注學生全面、有個性、可持續地發展。在學校整體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明確了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在此基礎上,以市場需求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出發,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兩類培養方向。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及未來的職業規劃,可以選擇公司管理方向課程或管理會計方向的課程。兩類課程都有相應的學分限制及直到大學四年畢業的方向限制。在選修課環節,既有分類后的模塊,又有統一可選的選修課程,最大限度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需要,為學生全面、特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分保障。并且建立了分類培養制度保障體系:學分制、職業資格證書為分類人才培養護航、大范圍調整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改革考核方式、質量評價機制逐步完善、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管理建設為分類培養提供了硬件保障。
(三)對接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路徑
本專業構建以全面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的應用型高素質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以職業能力提升為核心,設計實施針對大學四年遞進式的能力提升框架,達成融匯貫通“基礎知識-崗位技能-專業技能-綜合能力”的一體化人才培養和學生職業能力成熟度提升路徑。因此在專業建設中應積極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加強對全體師生的思想意識的引導,樹立應用型高技術技能型人才能力需求的意識,同時明確人才定位,落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重構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和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的管理規范,深入校企合作,根據企業需要設定實踐教學的內容。在教學環節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通過課程整合、教學內容整合、引入微課堂、慕課等網絡教學方式、加大模擬教學的比重,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深入企業實習、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改革。
(四)建設高水平“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應用型轉型發展離不開高水平“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支撐,本專業近年來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專兼職結合等形式,不斷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相關科研平臺的構建及相關優惠政策的制定,引入一批優秀的企業專家作為學校的實踐指導教師;另一方面,通過推薦優秀教師頂崗實習、校企合作進行項目開發、國際合作等形式進行內部教師的培養;同時通過校內開展學科競賽及教師的技能大賽,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對地方高校應用型轉型發展建設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立足地方經濟發展,強化專業建設
對接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專業特色,集約優勢資源,加強專業建設和服務區域發展能力的建設。轉型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總體思路的構建上要充分體現應用型建設需要,從專業定位、培養規格是否符合行業需求,是否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進行構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力求準確,要符合地方應用型高校相關專業轉型發展建設要求和應用型專業內涵建設要求,要充分體現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解決人才培養的結構性矛盾。對于轉型高校的課程建設,應該圍繞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充分體現行業、企業需求,與地方經濟發展動態匹配;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完善校企合作機制,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職業能力。
(二)應用型轉型需要不斷加強教學模式的改革
應用型高校的教學資源的利用和有效的教學模式對于轉型發展的意義不同于一般高校,應用型高校更加強調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資源,雙方共同開發實踐類課程,針對企業需求定制開發課程內容,并根據企業實際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在校企合作開發的課程中,要求所開發課程內容力求科學合理,能夠結合相關企業、行業標準,能夠體現先進技術、相關產業發展和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教學資源的利用和組織要體現所開發課程的先進性、教學組織的合理性;同時在轉型發展中教材的選用和征訂也很重要,要積極選用和征訂結合企業發展的能夠適合應用型專業教學需要的教材,并積極與校企合作單位、相關行業、企業聯合編寫應用型教材。
在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實踐中,應用型高校要關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和創新,教學方法應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選擇上,要堅持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選用探索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常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手段,同時積極與“互聯網+”背景相契合,探討使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轉變教師思路、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積極對教師進行培訓和引導,讓教師通過運用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手機進行微課、慕課等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嘗試,積極嘗試探索現場模擬教學、遠程網絡教學等能夠被學生接受,同時又能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學組織形式。畢業論文環節是檢測學生應用型技能的重要環節,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應根據不同學科特點構建畢業生實訓、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畢業論文(設計)要充分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要實行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雙導師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優勢,加強企業導師對學生的指導,使學生在畢業實習、論文撰寫階段就能夠對職業生涯有一定認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提升職業意識,提高執業能力,使學生盡早適應社會需要。
(三)創新管理手段,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從2012年開始創新性地開展學生學業導師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議導師制在地方性本科院校全面實行,通過建立保障機制、激勵機制等推進導師制模式。通過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及校內導師進行共同指導,增強學生對企業的認識,對職業規劃、專業學習、職業精神的培育都有指導性意義。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將創業基礎、創業管理等課程開設在公共基礎課程中,依托學校的創新創業訓練中心、創新實踐孵化基地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及職業規劃能力。學校可以組建創業指導委員會,聘請企業家、校外創業導師,與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有效對接,提高學生創業孵化的成功率。
(四)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積極開展國際化辦學,鼓勵教師出國深造,開展與國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支持并鼓勵教師出國進行短期培訓,開拓視野,吸收國外教育的先進思想和經驗,回國后借鑒國外應用型高校的經驗帶動本校轉型發展;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參加國外短期培訓,利用實踐小學期進行夏令營短期游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朱強.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的認識與實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5(12):73-76.
[2]杜海玲.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長春大學學報,2017(8):55-58.
(責任編輯:喬虹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