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商管理專業結合了大量實踐教學活動,具有應用較強的特點,其基本理論建立在對經濟學與管理學理論的探討,因此必須運用更加現代化的精準的教學手段才能夠確保這一專業的教學決策性與管理性得到良好的踐行。據筆者對這一專業教學現狀的研究發現,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多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將無法實現工商管理專業的最終教學目的,實現該專業的本質教育價值。因此,重點圍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進行探索,論述該專業的教學模式建設性價值,并對此進行細致化的闡述。
[關鍵詞]創業創新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1-0155-03
Abstrac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is a combin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the basic theory i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heor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a more modern and accurate teaching hand father, to ensure that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good practice.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bserv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major has the phenomenon of emphasizing the theory and neglecting the practice, which will not achieve the final goal of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fulfill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is specialty. Withi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system around,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o explore new ways to explore, focusing o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mode of constructive value, and this detailed analysis.
Keywords: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作者簡介]段超(1980-),男,漢族,山西大同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及科學化的綜合技術與人文科學融合,使得現代教育與社會人才需求適應性也在不斷增強。為此,必須針對現代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加以創新,圍繞社會實踐性缺口需求提出建設性教育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杰出人才,同時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密切關注社會人才培養需求,才可以確保現代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端口更貼合市場實際需要。如今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為社會創造了更大的財富,而這些財富的獲取則需要企業具備更多的專業性工商管理人才。為此,在社會人才缺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高校工商管理教學改革必須緊密圍繞社會建設性需求,進行教育培養模式創新。這對于現代人才培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的突出問題
(一)教學體系不嚴謹
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向是為企業輸送更多中高層企業管理人才,這一教學方向的特性決定了該專業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機會的獲得。然而,部分高校因外在條件不足,缺少足夠的機會將學生輸送至各大企業,完成知識技能的實訓,因此只能采取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由于缺少足夠的知識運用意識,部分學生很難有效將課堂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活動當中。此外,教材版本與社會實踐需求相矛盾也是目前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陳舊的教材版本及理論案例并不利于學生獲取社會時事動態。而教材的編寫需要多年的實踐考察才能完成,因而教材版本經常會出現與社會現實不匹配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即便部分學生在勤奮學習的助力下完成教材書本知識的有效汲取,但是在實踐中卻經常面臨無法使用、不適宜使用的情況,這對學生技能的養成十分不利。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既無法完成知識的靈活運用及獲取,也無法做到個人思維與技能的有效創新。在新時期的教育理念當中,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是現代教育所重點培養的。
(二)教學實踐環節的缺失
作為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極為重要的應用性學科,在工商管理的知識體系當中,蘊含了大量幫助學生解決行政管理問題的內容。然而這些知識內容,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并調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發現問題能力。古板的教學思想、單一的教學模式及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導致對實踐性教學的重視不夠。實踐理論操作環節的缺失,傳統教學案例當中的事例陳舊,導致許多學生在了解這門學科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在缺少實踐環節的教學體系當中,無法深刻領悟這一專業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意義。這將嚴重限制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反思,無法有效實現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另外,由于高校教師多為碩博畢業后直接走進大學校園執教,缺少相關的實踐經驗及執教經驗,必然會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想及教學理念仍停在舊體系當中。學生在舊教學體系當中獲取知識,必然無法有效跟進新型工商管理理論。此外,受教學資金有限的影響,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缺少足夠的硬件設備而將學生的實踐活動壓縮至非常窘迫的地位。在很多情況下,教學活動的成績與能力評定多采用傳統筆試形式,這對于學生的活性思維與語言表述能力培養十分不利。忽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養,極大地挫傷了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
二、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工商管理專業中的改良措施
如今是信息時代,也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而知識經濟本質便是創造及創新,唯有養成創新意識,培養創造能力,才可以確保國家經濟的繁榮昌盛。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隊伍,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2]。這一政策目標的提出,為國家人才戰略儲備提出了標志性方向。因此,工商管理這一實踐性專業,務必從時代發展的角度看待學生的培養需求,并針對市場建設性需求以及企業經濟改革需求,創新教育制度及人才培養模式。將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學體系的實踐性價值營造,從多元角度培養學生,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明確培養方向
明確人才培養方向,注重人才教育模式與社會建設性需求的有機結合,不僅符合國家對現代人才儲備的根本戰略方向,同時也是現代教育制度視角下,人才培養與發展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創業創新型人才的本質,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指導高校圍繞以現代社會與企業發展需求,加強提高學生的素養。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社會市場經濟視角下,通過課程的學習與模擬,幫助學生獲取更具時代精神意義的創新技能手段。同時也是為了將高校的人才培養從傳統專項人才,轉化至面向先進制造企業與服務業等組織,培養技能更加突出,知識更加扎實且具有創新能力與思想的高素質綜合人才。通過對教學方向的分析,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的才能夠更加明確,從而幫助高校建立更貼合教學實際需求的教學策略。
(二)注重教學體系的實踐性價值
工商管理專業所涉及的課程種類非常復雜,涵蓋多門社會學內容。其中課程內容包括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習課程、高級專業課程四個模塊[3]。不同的教學模塊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成為學生能力養成與價值觀形成的助力。其中,基礎課程所面對的主要是以學科基礎知識及人文科學課程的內容。通過學習基礎課程,學生才能夠獲取這一專業的本質內容,了解并掌握這一教學專業的教學方向及教學結論。而專業課程是在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完成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與升華,主要內容為專業骨干課程。通常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思路與教學內容是針對該專業的改革思考而設計的,能夠重點反映這一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人才的實用需求。而實習課程則是通過多種課題研究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完成理論知識與學術知識的掌握。在此過程中,學生將前往實習企業參與實訓鍛煉,從而完成對于知識技能的具體練習,內化知識。最后是高級專業課程,這一教學模塊重點研討的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將使得教師能夠獲取更多的學術研究信息,同時也是幫助企業獲得更加豐富的管理經驗的手段。結合教學案例與高級專業課程研討,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分析、決策及管理能力。
(三)培養多元立場的校企聯合
實踐是學生完成對個人技能掌握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學校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完成學生的技能實踐目的。從多元立場角度,加強校企之間的聯合力度。這將有利于學生掌握豐富且扎實的學習理論。學??稍诖笠?、大二期間,開展為期兩年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學習。在大三期間安排為期一年的實訓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從而完成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有效結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導師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導師負責安排學生參與企業實訓,加入實訓企業。教師首先通過調查表了解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并根據平日的課堂學習能力表現,安排學生在企業適當的崗位完成實習活動。此外,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學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互動,通過邀請企業人員做兼職導師,更好地指導學生了解學習問題,并予以解決。這個實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動手能力[4]。最后在大四開始為期一年的高級專業課程,負責收集與分析學生在實習當中遇到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運用實踐理論的分析方式幫助學生鍛煉決策思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加強管理技能和水平。
(四)導師教學制度的應用
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水平能夠得到實時關注,并完成階梯型進步,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應采用導師教學制度,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受到足夠的教育輔佐。采用獨編班授課的方式,制定專項化學生能力養成方案,設置專職培訓導師(每位導師僅指導3—6人)。此外,這一教學制度應用的前提是,師生必須時刻保持聯系,并在定期的成果匯報過程中完成導師對學生實訓情況的分析和檢驗。最后,導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參與各大創業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并于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現代教育正在一步步的改進過程中,唯有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創新教育制度改革,才能實現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型人才,這是基于國家經濟發展及政策改革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完成制度與模式的經驗總結與分析。在借鑒前人成果與經驗的同時,取長補短,逐步完善教學制度上。此外,創新型人才培養還要側重于科學化的理論知識導入及新時期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互動,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同時得到提高,成為復合型專業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立紅.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J].納稅,2017(13):44.
[2]張敏.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改革[J].黑河學院學報,2016,7(5):113-114.
[3]張嫻,張靜珊,鐘詩宇.淺析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3):249-250.
[4]謝雅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 江蘇科技信息,2015(4):38-39.
(責任編輯:喬虹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