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戴麗
[摘要]利用GTAP模型 對“中蒙俄經濟走廊”經濟效應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立后有利于加強區域內貿易合作,擴大產品的銷售數量,提高中蒙俄三國的經濟效益以及居民福利。并提出我國應加強與俄蒙產能與投資合作,深化三方經貿合作,實現宏觀戰略、產業項目和技術標準對接。
[關鍵詞]“中蒙俄經濟走廊”;經濟效應;GTAP模型
[中圖分類號]F74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1-00-0
[作者簡介]李艷華(197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漢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戴麗(1980-),女,山東萊州人,碩士,漢族,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四化同步推進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的聯動效應研究” (項目編號:13YJA790028);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中蒙俄經濟走廊經濟效應研究”(項目編號:16JLE01)
一、引言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大力促進與周邊國家的合作與發展。這一倡議是中國能源多樣化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國的一項長久發展戰略,其主要的發展思路是加大與周邊國家的穩定貿易關系,只有周邊的穩固才能維系后期的跨地區的合作關系,加大與歐洲國家的合作。所以說,“經濟走廊”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屬于一個整體,不僅可以促進國家的穩定與繁榮,還可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正因為中蒙俄三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三者在發展中又存在典型的互補發展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上合組織杜尚別峰會上提出了構建“中蒙俄經濟走廊”,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目標。中國國家發改委2016年9月13日公布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標志著“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第一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正式啟動實施。作為“一帶一路”發展基石,研究“中蒙俄經濟走廊”的經濟效應能夠提升亞歐地區互聯互通水平,推動內陸國家實現經濟、能源和貿易通道的多元化,有利為沿線各國創造需求和就業機會,給沿線國家廣大人民帶來福祉。
二、模型、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和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模型是源于古典經濟理論設計的多國多部門應用一般均衡模型。目前這個模型已經成為貿易政策分析的最主要工具。這個模型首先會將每一個國家不同的模塊進行分類,建立子模塊,例如生產、消費等,然后通過國際間的貿易關系將多個國家與部門間的模塊進行評估,形成一個均衡的發展模式。在均衡理論中其將整個經濟的發展視作一個整體,對整個體系間的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關系進行研究。這個模型分析的前提是假設市場是完全的自由競爭,生產的規模與報酬是固定不變的,生產以成本最低為出發點,消費者在其中的作用是最大的,所有產品與投入要素全部出清。并且每個國家都只設置一個賬戶,這個賬戶負責記錄與本國家有關的所有稅收、金融資產等。其主要的收入又可以劃分為三大部分,即私人消費、存款和政府消費。針對不同的支出采用對應的方程進行計算。
(二)數據來源
本文所構建的模型屬于標準靜態GTAP模型,所采用的數據庫為最新版的第九版數據庫,由普渡大學在2015年正式發布的,這個數據庫相比之前的數據庫涵蓋的內容更加全面,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涉及多個國家和產業部門。為了對經濟走廊的經濟效益進行準確分析,再考慮到其涉及的主要國家以及地區的不同,在本次的模擬分析中主要將其數據庫中的國家劃分為十大部分,即中國、俄羅斯、蒙古、印度、東盟、美國、日本、英國、歐盟26國、世界其他地區(ROW)。57個產業劃分為16個不同的部門,例如電熱水服務業、貿易運輸服務、其他服務業等。
(三)數據處理
根據中蒙俄三國實際的經濟發展,一般都會將自己國家中不同產業作為敏感產業進行額外的安排。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些產業自身具有非常大的特殊性,降稅需要的時間長,而且關稅水平不能短時間內大幅度下降,還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根據三國的實際情況,本研究假定中國的敏感產業有化工、汽車、電子信息、機械設備、金融、零售、中高端制造業、運輸設備等;俄羅斯敏感產業為農業、汽車制造業;蒙古敏感產業為畜牧業和礦業。并設置以下兩種場景進行分析其經濟影響。情景1,三國在建立自貿區后取消所有關稅,完全實現自由貿易;情景2,將三個國家比較敏感的產業的關稅進行適當調整,可以減少為原先關稅的一半,對于其他產業關稅則應該全部取消。
三、“中蒙俄經濟走廊”經濟效應的實證分析
(一)對GDP的影響
表1詳細記錄了上述兩種狀況下,“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立對三個國家的經濟影響。從這些結果可以看出,無論采用何種模式,這種經濟模式都可以顯著刺激三國經濟發展,并且對其經濟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增長作用。情景1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立相比情景2要在經濟增長上效果更好,其GDP的增長率依次為001077%、0059%和0074%,從數據可知,蒙古經濟增長作用最明顯。相比而言,情景2的經濟增長率均不高,依次為00102%、007469%、05687%。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國家分別設置了特殊的部門,使得中蒙俄三國對于本國敏感產業的進口受到不利影響限制,從而影響到中蒙俄經濟走廊對三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促進成員各國的經濟發展,提高其貿易總金額,增加其進出口總額。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相對于情景1,俄羅斯的貿易擴大效應最大,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增加了075%和187%,中國出口增加了075%,進口增加了039%,蒙古出口下降了199%,進口增加了585%;相對于情景2,蒙古的貿易擴大效應最大,出口和進口分別增加了058%和575%,然后是俄羅斯,出口和進口增加了008%和173%,中國出口和進口增加了001%和036%。由此可知,不管選用何種發展模型進行模擬,三個國家通過降低關稅可以極大的降低產品價格,進而增加產品的銷售數量,極大推動了三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提高了經濟效益,為成員國的經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中蒙俄經濟走廊”對居民福利的影響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立后,三國的貿易數量普遍攀升,資源得到了合理分配與利用,而且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福利,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個性化產品,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有利于國家的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的福利。并且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結果可知,在三個國家中福利增加幅度最大的是中國,然后是俄羅斯和蒙古。
四、結論及對策建議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無論采用何種模式,“中蒙俄經濟走廊”都可以顯著刺激三國的經濟發展。2“中蒙俄經濟走廊”建立后將使區域貿易合作進一步增強,不管選用何種發展模型進行模擬,三個國家通過降低關稅可以極大降低產品價格,進而增加了產品的銷售數量,極大推動了三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提高了經濟效益。3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立后,三國貿易額普遍攀升,資源得到了合理分配與利用,而且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福利。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是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能與投資合作。尤其是對于高新技術產業以及能源方面的合作與交流,三方共同合作構建產能與投資合作集聚區,促進三方協同發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促進相互的發展;深化三方網絡技術交流,充分利用電子化手段,提高商務合作能力,增加資源共享,引進先進的網絡技術來保證互聯網交流的順利與高效;通過三方協同交流形成有效的合作平臺,搭建適合三方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發展的合適路徑;加大三方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力度,加強人才培養與相互學習,深化技術交流,培養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建立一個共同的科技園區,共同為三方發展保駕護航。
二是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充分利用周邊國家資源,根據貿易對象對本國的貿易結構進行適當調整,提升服務質量;擴寬貿易合作領域,增加貿易多樣化,提高貿易合作水平。在擴大農產品、能源礦產、建材以及造紙產品、紡織品等貿易規模的同時,穩步提高裝備制造和高技術產品的生產水平;加強旅游、物流、金融、咨詢、廣告、文化創意等服務貿易領域的交流合作;推進信息技術、業務流程和技術外包,開展軟件研發、數據維護等領域合作;建立跨境經濟合作區。
三是積極推進產業項目以及高新技術標準對接。中蒙俄三國必須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經濟發展與合作綱領,對各自所應承擔的責任進行明確規定,達成一種共識,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統籌規劃,尤其是在技術上的合作,提高三者的技術水平,增加合作的科技含量,重視技術對接。首先要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大力支持伙伴國的發展規劃,例如蒙古國的礦業興國計劃,三方要對其給予大力支持,另外還包括俄羅斯的遠東開發以及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的考慮彼此的發展戰略,將合作的方向與目標的制定與各國長期發展規劃相統一,利用俄蒙在技術以及資源上的優勢來為我國的礦業開發、天然氣運輸等服務,當然我國也要為俄蒙提供技術與資源支持。其次,加大項目合作與對接力度,在完成三國相關基礎設施以及其它領域對接后,制定符合三國未來發展的長期項目。
[參考文獻]
[1]陳虹.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國際經濟效應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5(10).
[2]馮宗憲,李剛.“一帶一路”建設與周邊區域經濟合作推進路徑[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6).
[3]郭丹丹,陶紅軍.GTAP模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效應分析中的應用[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
[4]黃先海,陳航宇. “一帶一路”的實施效應研究——基于GTAP的模擬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16(5).
[5]黃凌云,劉清華.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中國經濟效應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 2008(12).
[6]曾旭達.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自貿區發展模式研究 ——基于GTAP的分析[D].浙江大學,2015.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