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中
(河南五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目前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高層和智能建筑隨之增加,裙樓與塔樓結合形式的超高層建筑的產生,能夠滿足建筑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其中整個工程以塔樓為主要線路。此類型建筑基坑施工中,通常需對多個臨時分隔地下連續墻進行設置,利用基坑分倉促使基坑規格縮小,這樣一來即使是在軟土地區施工,也能夠對基坑變形現象進行有效控制。在完成基坑工程建設以后需要立即拆除臨時分隔墻,實際展開拆除施工時,臨時分隔墻底部、基礎底板部位防水性能以及臨時分隔墻兩側基坑內力瞬間失衡的處理是兩大關鍵性問題,需得到集中有效處理。
某建筑工程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為裙房、裙樓和塔樓,其中有4層屬于地下室,塔樓和裙樓地上分別為100層和5層,530 m為建筑總高度,基坑施工中,施工面積達2.47萬m2,塔樓區域和裙樓、裙房基坑開挖深度分別為27 m和24.8 m,而電梯井則擁有32.3 m的開挖深度。
地下連續墻以“兩墻合一”的形式被作為基坑圍護結構,臨時分隔地下連續墻設置于裙樓區和主樓區之間[1]。裙房區和裙樓區擁有相同的支護形式,都包含了4道支撐和地下連續墻,而塔樓的支護形式則是由5道環梁和環形支護樁組成的。
該工程建設周邊包含商務辦公樓、住宅別墅區等多個重要建筑物,觀察地下管線分布圖可以發現,實際進行基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類型相對密集的管線,如中壓煤氣管線、有線電視管道、排水管、給水管和地下車道等,擁有1.5 m左右的管線覆土厚度,工程支護結構外墻與最近的管線之間僅擁有3.3 m的距離,因此±20.0 mm被設定為管線允許設計變形值[2]。
基坑支護結構變形問題通常是由于瞬間失衡現象在分隔墻兩側基坑內力中形成導致的,應逐層拆除臨時分隔墻,并嚴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施工[3]。水平結構在完成臨時分隔墻拆除施工時應立即進行封閉處理,對比設計強度進行混凝土施工,當期強度達到要求28 d以后,在短時間內分隔墻兩側基坑內會發生失衡狀態,這就容易導致基坑支護結構變形現象的產生。
在以往的深基坑施工過程中,通常采用抽條拆除法來拆除臨時分隔墻,即在特定間距下將部分臨時分隔墻拆除,那么基坑內力可以由沒有被拆除的臨時分隔墻所傳遞,這樣一來就不會產生過長時間的基坑內力失衡狀態。但是,在應用這一拆除方法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整個施工流程過于復雜,且耗時較長,更重要的是基坑內力短時間內失衡狀況無法徹底消除。
以往在拆除臨時分隔墻時,需要一直拆除到基礎底板底部或上部的位置,由于墻體位于分隔墻底部,但是土層位于其他部位基礎底板底部,因此同其他部位相比這一部位擁有更大的結構剛度,當產生地基不均勻沉降現象時,很容易導致開裂、隆起等現象出現在分隔墻基礎底板處,最終形成底板漏水的現象[4]。
超前轉換支撐體系時,需要實現分隔墻兩側結構主梁貫通?;油练介_挖時,水平支撐體系應同基坑土方實施交替施工,接下來才展開進行分隔墻兩側主體結構施工,首先應進行水平支撐拆除施工,后進行主體結構拆除,嚴格遵守自上而下的施工原則。
分隔墻兩側每層水平結構施工中,開孔應在臨時地下連續墻上進行,從而實現主梁貫通的目標,促使基坑支護體系得以轉換,在此基礎上,現有“坑外、左側地下連續墻、左側水平主體結構、右側水平主體結構、右側地下連續墻、坑外”將取代原有的“坑外、左側地下連續墻、左側水平支撐、分隔墻、右側水平支撐、右側地下連續墻、坑外”形式,這樣一來后期就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臨時分隔墻拆除工作[5]。同主梁結構上的開孔尺寸相比,分隔墻上的開孔尺寸應更大,二者之間應保持600 mm的差距,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模板支設和鋼筋綁扎奠定良好基礎。
臨時地下連續墻兩側主梁貫通流程圖見圖1。

在封閉首層水平結構、完成地下室主體結構施工以后,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場地環境為地上整體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礎,此時整個地上施工過程中,能夠合理的堆放施工材料、高效進行材料運輸,因此能夠為順利完成施工任務、保證工程安全完工奠定良好基礎。
接下來就應在遵守“自上而下”的順序基礎上逐層拆除臨時分隔墻,這一過程中可以利用有關機械設備,在實際展開拆除施工以前將滿堂腳手架搭設在分隔墻兩側,這樣一來混凝土碎渣荷載和機械設備在樓板上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撐[6]。出料口應被預留在每層后補水平樓板位置,為碎渣、機械的倒運提供便利。
拆除地下連續墻時,應一直拆除到基礎底板墊層底部300 mm處,在整個拆除施工的過程中,都應對降水井進行充分的利用,實現地下水的抽降,只有這樣才能夠構建良好的施工條件,構建安全性較高的基坑施工環境。接下來應在該施工部位實施回填土和夯實操作,保證應用300 mm以上的素土厚度。接下來應進行底板墊層的施工,將鑿毛處理應用于兩側基礎底板接槎位置。將兩側防水層進行有效連接和搭接,對止水鋼板、橡膠止水條等進行合理設置,該環節施工中應使用微膨脹混凝土,其應比基礎底板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等級高一個強度,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滲漏水現象的產生。
該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擁有開挖面積和深度較大的特點,實際施工中周邊環境相對復雜,對變形控制要求較高,可以采用整體支護和臨時分隔墻施工法,并在完成基坑施工以后對臨時分隔墻進行有效拆除。分隔墻兩側結構主梁貫通能夠為地下室結構施工奠定良好基礎,實現基坑內力超前轉換,在嚴格遵守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施工以后,應將首層結構進行封閉處理,從而為地上施工環節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場地環境,為順利、高效完成施工奠定良好基礎。根據工程施工經驗來看,應用深基坑臨時分隔地下連續墻拆除技術,對于保證基礎底板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建筑工程數量不斷增加,為了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建筑規模也在隨之擴大,基坑施工難度有所增加,針對復雜工況下的深基坑施工,要想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可以采用深基坑臨時分隔地下連續墻拆除技術,有效轉換基坑內力傳遞并高效處理基礎底板位置防水節點,從而為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1] 姚建平.緊鄰軌道交通和歷史保護建筑的深基坑施工關鍵技術和監測分析[J].建筑施工,2016,38(2):122-124.
[2] 楊艷超,鄭吉成,鄭世超,等.軟土地區大型深基坑內支撐綜合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17,46(17):118-120.
[3] 宋學慶.長江漫灘地區深基坑地下連續墻受力變形特性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16(33):274-279.
[4] 敖 磊.地鐵車站圍護結構之地下連續墻鋼管支撐施工技術之我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3):72.
[5] 王文燦,仲曉梅,詹學智,等.某深基坑鋼筋混凝土——鋼管組合支撐體系受力及變形分析[J].施工技術,2015,40(18):86-89.
[6] 袁 梅,夏正紅,孫志國,等.監測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在大型深基坑施工中的應用[J].建筑施工,2016,38(6):8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