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鵬
摘 要:盾構機在地鐵施工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盾構機的液壓系統也相對復雜,推進液壓系統作為盾構機液壓系統的重要部分,在盾構機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本文對日立造船公司設計的EPB6150土壓平衡盾構機的推進液壓系統的組成、控制方式和工作模式作了詳細的介紹。針對其推進液壓系統的特點,總結出其優點和不足。
關鍵詞:盾構機;推進;液壓系統
中圖分類號:U45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3-0064-02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地鐵建設的全面開展,盾構施工法以其自動化程度高、節省人力、施工速度快、一次成洞、不受氣候影響、開挖時可控制地面沉降、減少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等諸多優勢得到廣泛應用[1]。盾構機是依靠液壓馬達或變頻電機驅動刀盤旋轉,同時通過油缸作用于成型管片后實現盾構前進。推進系統作為盾構機的主要工作系統,在盾構機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著重介紹日立造船公司設計的EPB6150土壓平衡式盾構機推進液壓系統的組成、控制方式和工作模式。
盾構機在地下施工時,土層會給其各種阻力,推進系統就是為了克服這種阻力而設計的。推進系統具有大功率、變負載、空間狹窄、環境惡劣等特點,一般都采用液壓系統[2]。日立盾構機推進液壓系統的動力由一臺斜盤式變量柱塞泵提供,泵的排量可通過實際需要來調節斜盤角度;執行元件由22根油缸組成,分為四組,構成上下左右四個分區;控制部分由壓力控制部分,推進選擇控制,換向控制,安全閥等組成。
2 推進系統控制部分功能
2.1 壓力控制
壓力控制部分包括系統壓力控制閥組和4個單向減壓閥組成。壓力控制閥組設計在泵出口處,油缸不工作時,泵卸荷;油缸工作時根據模式不同,限制系統壓力。4個減壓閥出口處分別接壓力傳感器,傳感器可將出口油壓顯示到操控面板,操作手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調節減壓閥實現對油缸伸出壓力的控制。
2.2 推進選擇控制
推進液壓系統采用了分區控制,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分區,各分區除控制油缸數量不同外控制方式基本相同,因此,本文只對其中一個分區進行研究。圖1即為單個分區的推進選擇閥組原理圖。
工作原理如下:進油時,經減壓閥出口進入P口,若電磁閥3不得電,電磁閥芯處于左位,液控閥2處于關閉狀態;若電磁閥得電時,電磁閥芯移動到右位,液控閥處于打開狀態,油液通過液控閥,打開液控單向閥1,由SJ口進入油缸大腔?;赜蜁r,油缸大腔油液通過SJ口進入,PP口進油打開液控單向閥,電磁閥和液控閥作用和進油時原理一致,可控制油液是否通過。由此可見,可通過控制電磁閥得電與否,來實現對相應油缸的伸縮控制。圖1中Z口接安全閥,PM口接換向閥組隨動控制出口,D口為泄油口。
2.3 其他部分功能
安全閥用于調節系統的過高意外壓力,保護系統不因為此而損壞。
換向控制由控制油缸伸縮的換向閥,給液壓鎖的供油的開關閥以及控制油缸隨動功能的換向閥集合而成。
3 工作模式介紹
3.1 掘進模式
盾構機掘進時,由溢流閥限定的系統最大工作壓力為33MPa,泵提供的壓力油進入換向控制閥組,換向閥切換到推進油缸伸位(掘進模式縮位無效),壓力油通過換向閥后分四路同時進入減壓閥,操作手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其壓力,減壓后的液壓油進入油缸推進選擇閥,推進選擇閥對應油缸的電磁閥得電,油液依次流過液控換向閥、液控單向閥進入油缸無桿腔,油缸有桿腔內液壓油經電磁換向閥回油至油箱,油缸伸出。
3.2 管片模式
管片模式有兩個動作,需拼裝管片的油缸縮回;管片拼裝到位后,對應油缸伸出頂住管片。油缸縮回時,系統最大油壓為21MPa;油缸伸出時,為了防止刀盤與掌子面抵緊使刀盤啟動力矩過大,系統限定的最大油壓為8MPa。油缸縮回時,換向閥切換到推進油缸縮位,同時控制液控單向閥打開的開關閥動作,控制油打開液控單向閥。此時,壓力油流經換向閥,進入油缸有桿腔,需縮回的油缸對應選擇閥得電,液控閥打開,油缸無桿腔液壓油通過推進選擇閥、單向減壓閥的單向閥進入換向閥回油箱,油缸縮回。管片模式油缸伸出動作原理與掘進模式基本一致。
4 結語
日立盾構機液壓系統設計上充分利用成熟技術,與海瑞克的推進液壓系統相比[3],控制油缸伸縮的方式上有著明顯的不同,通過插裝閥的使用,使系統更為簡單高效,閥塊體積較小,利于布置,同時也降低了成本;減少電磁換向閥在系統中的使用,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高了液壓系統的可靠性,減少了系統的故障率。但稍顯不足的是,由于盾構機完成一個標段之后,會重新拆裝機進入下一個標段,本系統實際連接過程中使用了較多液壓軟管,不利于安裝調試工作的進行,對日后的維護工作也會造成一定困難。
參考文獻
[1]朱偉,陳仁俊.盾構隧道施工技術現狀及展望(第1講)——盾構隧道基本原理及在我國的使用情況[J].巖土工程界,2001,(11).
[2]陳啟松.液壓傳動與控制手冊[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
[3]莊欠偉,龔國芳,楊華勇.盾構機推進系統分析[J].液壓與氣動,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