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亮
摘 要:為了系統研究加熱工藝對冷軋雙相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本研究利用連退熱模擬試驗機,分別設計不同加熱工藝,并對雙相鋼進行模擬試驗,結合組織以及力學性能測試,研究加熱工藝對雙相鋼的影響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提高加熱溫度,因奧氏體化更加充分,制備的樣品組織中馬氏體比例明顯增加,最終導致材料強度升高,延伸率降低。依據成分設計以及現場工藝設備狀態,可通過改變加熱工藝獲得不同力學性能的雙相鋼材料。
關鍵詞:熱模擬;冷軋雙相鋼;組織;力學性能
中圖分類號:TG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3-0068-02
1 引言
雙相鋼是目前汽車白車身使用的主要高強鋼產品,雙相鋼(DP鋼)顧名思義它是由兩相組織組成,比較軟的鐵素體組織和硬度較高的馬氏體組織,因此,具有屈強比低,延伸率較高,成型性比較好的特點,分為600MPa~1000MPa級[1-4]。由于節能減排的要求,各主機廠都在想辦法降低車身重量,800MPa級雙相鋼是目前使用的熱點鋼種。
雙相鋼強度級別越高,其生產工藝窗口越窄,生產難度也越大,為了確定不同工藝參數對于雙相鋼生產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實驗室模擬的方法,針對加熱工藝進行系統分析,為現場調試雙相鋼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2 試樣制備與實驗方法
2.1 試樣制備
本實驗所選用雙相鋼為工業產品,經過轉爐冶煉,LF爐精煉處理,連鑄制備成230mm厚板坯,在經過熱軋制備成3.0mm厚度熱軋原料,冷軋成1.4mm厚度連退原料板。其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
2.2 實驗方法與測試技術
本研究采用連退熱模擬實驗機進行中試模擬實驗,將試樣加熱到800~850℃,均熱保溫3min,以1℃/s的冷卻速率冷至750℃后,以30℃/s的冷卻速率快速冷卻至300℃后,保溫3min,完成連退模擬試驗。
連退后板料加工成拉伸試樣,依據GB/T228《金屬材料室溫拉伸實驗方法》,使用CMT30噸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進行力學性能測試。金相組織采用型號為OLYMPUS -BX51金相顯微鏡以及EVO50掃描電鏡進行分析。
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1 不退火工藝雙相鋼組織
不同退火溫度下的典型金相組織,如圖1所示。對比發現,加熱溫度比較高的樣品,晶粒尺寸較粗大,馬氏體比例增加,組織中具體馬氏體比例數據如圖2所示。
對比發現,隨著退火溫度的增加,馬氏體比例逐漸增加,退火溫度為800℃時,馬氏體比例約為30%,而退火溫度增加為825℃時,馬氏體比例約占40%,本研究加熱溫度最高為850℃,此時,馬氏體比例已經超過50%。
3.2 不退火工藝雙相鋼力學性能
不同退火溫度條件下的力學性能,如圖3所示。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增加,延伸率明顯下降。其中800℃退火條件下,抗拉強度略低,延伸率最高,為18.6%。而850℃退火條件,雙相鋼的延伸率最低,為14.5%,抗拉強度最高,875MPa。
3.3 微觀組織分析
不同退火條件下,試驗鋼的微觀組織如圖4所示,退火溫度較低時,組織中鐵素體的比例增加,馬氏體較少,主要以島狀為主,趨近于圓形,變形協調能力較好,因此延伸率較高,成型性好。而退火溫度較高時,馬氏體主要以塊狀為主,尺寸較大,有典型板條形貌特征,硬度較高,因此,強度高,延伸率低。
4 結語
(1)提高退火加熱溫度,因奧氏體化更加充分,馬氏體比例明顯增加,此外,馬氏體主要以塊狀為主,尺寸較大,有典型板條形貌特征,硬度較高。(2)提高退火加熱溫度,由于馬氏體比例增加,導致材料強度升高,延伸率降低。(3)現場生產可依據不同使用要求,通過改變加熱工藝獲得不同力學性能的雙相鋼材料。
參考文獻
[1]葉潔云,趙征志,張迎暉,等.硅和鉻對超高強雙相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鋼鐵,2015,50(3):78-83.
[2]孫耀祖,王旭,王運玲,等.汽車用雙相鋼的研究進展[J].中國材料進展,2015,34(6):475-481.
[3]劉華賽,鄺霜,常安,等.平整工藝對冷軋780 MPa 級雙相鋼力學性能的影響[J].中國冶金,2015,25(6):13-16.
[4]鄧潔,馬佳偉,許以陽,等.馬氏體的分布對雙相鋼微觀變形行為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金屬學報,2015,(9):109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