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常榮
優化發展環境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龍江提出的要求,也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的重點工作內容。在多年的發展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才能吸引和聚集更多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生產要素,為城市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為此,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先后建設了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智慧城市“一號通”等便民便企服務平臺,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最便捷、最優質的服務。這些平臺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集成服務集中辦。我市打造的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市政務服務中心、掌上政務服務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雞西智慧城市“一號通”公共服務系統,將所有審批功能和審批事項集成到一起,通過實行集中辦公、網絡辦公,達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目的。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實體大廳)和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已實現一體化,共進駐部門(單位)45個,設立審批窗口67個,綜合服務窗口6個,便民服務窗口4個,進駐行政審批和其他服務事項300多項。市級非涉密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網上辦理,實現了大廳之外無審批。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職能整合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所有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全部進場,實現了場外無交易。智慧城市“一號通”系統整合了除110、120、119之外的所有便民服務平臺,通過電話、網站、手機APP等提供24小時服務,實現了服務無死角。
二是規范服務順心辦。針對以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我市對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實行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行為規范、統一服務標準,全面推行領辦代辦、集中會辦、AB角、“一窗式”“一站式”服務等便民服務措施,確立了調查研究主動辦、跟蹤服務及時辦、找上門來馬上辦、克服困難想法辦、重大項目優先辦、多頭管理協調辦、堅決不說不能辦等“七辦”措施。積極開展了以“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結果零投訴”為內容的“四零”承諾服務創建工作。優化服務流程,規范服務行為,創新服務方式,最大程度便民利企。
三是高效服務快捷辦。堅持“多取消、審一次、真備案”,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由原來的409項精簡為136項,126項市級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從市級行政審批清單中清除,產業項目建設總審批時限由145個工作日壓縮為109個。深入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制度改革,原來需20多天辦下來的證件,現在最快一天就可辦完。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市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平均承諾時間為14.5個工作日,實際辦結時間僅為2.5個工作日,網上審批平均提速率82.3%。智慧城市“一號通”系統今年6月開通后,截至8月1日,累計受理各類訴求4466件,辦結3816件,辦結率85.4%,群眾回訪滿意率95%以上。2016年,我市引進韓國LG集團投資70億元建設的中韓石墨烯產業園項目,從洽談到開工建設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創造了雞西速度。
我市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主要開展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做加法,推動全民創業。重點圍繞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創業加強服務。強化金融服務,設立了1500萬元的創業扶持資金,引導域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扶持創業。2016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443.5萬元。強化平臺服務,成立了政校聯合服務大學生創業就業聯合體,組建了雞西市全民創業聯盟,建設省級創業孵化基地13個、眾創空間28家,入駐企業335戶、個體戶604個,帶動就業8968人。強化載體服務,實施了大學生“歸巢創業”工程,舉辦了全民創業聯盟創業就業服務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周等活動。目前,全市各類民營經濟單位(個體工商戶)達7.7萬戶,從業人員30.7萬人。2016年,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99.2億元,同比增長8.5%,占全市GDP的50.3%。
二是做減法,減輕企業負擔。全面落實國家、省各項針對中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實施稅收減負。集中梳理了23個市級單位61項行政審批涉及的110項中介服務,取消、暫停、轉化26項,保留規范84項。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煩瑣的手續,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一律取消。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企檢查、收費等行為,停征了98項基金和收費項目,助推企業輕裝上陣。
三是做乘法,促進裂變升級。堅持逐企施策,一企一策,推動現有企業提檔升級。推行小微企業智慧云活動,應用信息化手段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申請智慧云服務的小微企業達80戶,向省推薦第一批參與大數據平臺應用企業47戶。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制定“百家中小企業梯次成長計劃”,東北王酒業公司等22P企業被認定為省級第五批成長型中小企業。
四是做除法,傾力排憂解難。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各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制定出臺了服務承諾制、領辦代辦制等七項服務制度。服務重點企業和產業項目建設“直通車”工作制度,定期召開專題聯席會議,及時解決企業和項目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年以來,通過“直通車”制度,已幫助企業解決問題52個。為解決民營企業銷售難問題,擴大了政府采購,將民營企業納入《2016年雞西市政府采購目錄》,政府采購民營企業產品份額提高到31%以上。同時,積極幫助民營企業走出去,拓展域外市場。
“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威,商無信不富”。誠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推進城市轉型發展、興市富民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們把城市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和核心抓手,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制度建設、增強信息公開透明度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進政府誠信建設。目前,雞西的城市信用監測排名由去年的全國242名上升到今年7月份的全國140名,提升了102名。
一是推進政務誠信建設。政務誠信是“第一誠信”,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發揮著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我市成立了“誠信雞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雞西市信用紅黑名單發布制度》,把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強化政府誠信管理,嚴格履行政府向社會做出的承諾。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將公務員誠信記錄作為干部考核、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