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江
[關鍵詞]領導干部;不良心態;矯治
對領導干部而言,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對于黨的事業和個人的成長有益,而消極乃至異化的不良心態不僅是事業的絆腳石,更是黨和國家的災禍。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和高壓反腐及問責力度加大的情勢下,一些官場潛規則被打破,官場風氣為之一新,但也出現了一些消極因素。對領導干部而言,隱形福利少了,權力的空間壓縮了,監督問責嚴了。相當一部分領導干部的心態出現了“異化”,工作中不作為、不擔責甚至亂作為的現象比較普遍,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
一、“不良”心態之典型癥狀
一是求穩心態。在官員問責日益常態化和規范化的今天,加之中央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一些領導干部生怕惹禍上身,消極怠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以無為應對一切,自甘平庸。凡事“慢三拍”,樂于做“撞鐘和尚”,在其位不謀其政,敷衍了事、消極怠工。美其名日“啥事也不干,啥問題也不出”。老百姓最切身的感受是“門好進了”“臉也好看了”,可是“事也不給辦了”。這種“為官不為”的求穩心態是對責任的褻瀆,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形象。耽誤的是一方發展,辜負的是人民百姓的期望。
二是抵觸心態。面對八項規定的硬約束和要求,個別領導干部心生不滿,認為自己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吃點兒、喝點兒并不過分。“始終不愿直面作風新政、不甘放棄風光特權、不想坐受作風約束”,從內心抵觸中央八項規定的執行。
三是僥幸心態。對那些在反腐風暴中被“打掉”的“大老虎”和“拍掉”的“蒼蠅”,個別領導干部在內心并不以為然,反腐力度的加強沒能引起其足夠的重視和警醒,反而認為這只是“隔墻投石”,被處理的只是“運氣”不好被“石頭”砸中的“倒霉蛋”。信奉作風建設的“寒風”過后仍舊是“春天”,正是出于這種心態,“頂風作案”者為數多矣,老百姓感慨“蒼蠅”和“蚊子”還在到處飛。
四是急切的“權力變現”心態。這種流行病一樣的“權力變現”心態一旦破壞“官員機體”,后果不可小覷。不僅敗壞官風帶壞社會風氣,影響黨的事業的發展,更將延緩風清氣正社會環境的形成。
二、領導干部要積極矯治不良心態
“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干凈是為了更好地干事。不作為也是作風問題,庸政、懶政同樣是瀆職。”《人民日報》的這一評論可謂一針見血。當前領導干部的消極不良心態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府形象的不良影響不可低估。如何矯治不良心態,迫在眉睫。
(一)重塑理想信念
當下,領導干部消極心態,說到底還是世界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出了問題,理想淡化乃至弱化了,價值方向迷失了,價值觀功能錯位了,從而導致私心雜念的“沉渣”泛起。不愿不想放棄權力背后附帶的種種好處,說到底就是所謂的“做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的私利之心在作祟,“以權謀私、追求個人享樂”乃為官的價值所向,至于為官的責任和擔當并不在考慮的范疇之內。“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領導干部只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真正把自己擺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對黨的事業和人民負起責任,追求高尚情操,維護公平正義,忠實履行職責,堅守道德底線,遠離低級趣味,還會有什么樣的消極心態不能克服呢?
(二)自覺抵制不良官場文化的侵襲
以上諸種消極心態,無一不是不良官場文化的投射。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文化傳統,其中有優秀的文化遺產和為官之道,但也不乏官場糟粕文化,比如“千里為官,就為吃喝穿”的惡劣實用主義、“官貴民賤”的官本位和特權思想等等。這些不良的官場文化,使得一部分領導干部潛心于使自己的權力效應最大化即如何更好地為自己謀得利益。把工作當負擔,把撈取好處當作最大的享受。領導干部要矯治這種不良心態,內因是最為關鍵的,要自覺抵制庸俗的官場文化的侵襲,找準為官的價值坐標,找準自己的定位,時刻考量“手中的權力為誰所授,為誰所用”。唯有如此,才能有所擔當,才不會患得患失,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和委托。
(三)樹立“知足常樂、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平心而論,領導干部在生活的境遇上總體遠遠好于普通社會公眾,理應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恩,知足惜福”。為官最忌諱攀比和“公權私用”。愈是攀比愈是痛苦,而“假公濟私”則直接通向“萬丈深淵”。“為官發財,應當兩道”,領導干部要把這條箴言當作為官底線。為官從政要比貢獻大小不比職務高低,比群眾口碑好差不比名利多少,比心靈和諧不比物質享受。要經常深入基層,到老百姓中間去,體悟老百姓在清苦的生活中是怎樣以韌性和樂觀生存和生活的,就不會對個人那點兒“得與失”耿耿于懷,就不會在作風建設的“利劍”面前“負隅頑抗”最終傷敗而歸。
三、通過制度建設鏟除“不良”心態產生的土壤
矯治領導干部“異化”心態,既需要領導干部自身補足精神上的“鈣”,從思想上自覺認識到“為官”的價值所在,更需要加強制度建設,補齊制度短板,借助制度建設的力量形成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的良好導向。
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心態異化,一方面與個體的為官素養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作風建設的制度不夠規范有關。長期以來,一部分領導干部誤以為當前的作風建設也是走走形式,“風頭”即將過去,“權力的盛宴”還會繼續下去,于是出現各種不良心態,對中央的部署要求打折扣。
當前官場的整體工作作風和氛圍要真正改變,必須有體制保障,必須有公開的明確的責任制度,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必須有監督機制,體制內的權力制衡監督、社會輿論的公開監督、群眾性的日常監督,都要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這樣,那些不良的“為官”心態才會因為沒有“生存的土壤”而“枯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