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偉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員干部;“六個意識”
面對企業內外部形勢的深刻變化,防范好“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四大危險十分緊迫,下大功夫徹底治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十分必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深入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的大排查和大掃除,是對廣大黨員干部思想信念的大洗禮和大凈化。作為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結合企業實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要以群眾為依托,增強“六個意識”,勇于擔負企業責任。
一、增強危機意識,勇于自我革命
當前,市場環境朝夕萬變,如果沒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大困難。即使企業處于上升期,仍然要培養企業全體員工的憂患意識,當然企業領導人要首先具備強烈的危機意識,把危機管理工作做到危機實際到來之前,才能為企業應對危機做好組織、人員、措施、經費上的提前準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是我們黨的一貫作風,是我們黨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發展、永葆青春的強大動力,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的重要保證。我們在實現預期目標忙碌奮斗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馬不停蹄、忘記朝夕,一門心思的向前奔,其實萬事都在變化中,目標及實現目標的因子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學會偶爾停下來,從外圍看問題,沉下來、靜下來,梳理目標與環境,你會發現危機無處不在。或許是自己已經偏離主干,或許外圍導致目標急待調整,或許實現目標的各因素已發生變化。這時我們固守原有計劃已沒有意義,要敢于“抬起刀,砍下去”,有自我革命的勇氣。
二、增強發展意識。勇于攻堅克難
要結合行業特點。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謀劃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戰略的構思和頂層設計,做到迎難而上,找到新經濟支撐點,逐漸加長加厚產業鏈條。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頂峰與瓶頸,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才能使企業長遠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在企業多元化大發展的同時,管理、人員、機制都要同步跟上才符合企業發展需求。作為個人。為使自己跟上企業步伐,一定要用知識全方位武裝自己,學會切換思維、調整步伐、與時俱進,不能在企業發展中掉隊。同時,要高瞻遠矚,為企業建言獻策、建功立業,學會走向前沿的本領,才會為企業所需,實現自身價值。
三、增強大局意識。勇于創優爭先
要堅定信心,不斷優化市場結構、優化干部隊伍、優化人才結構。要勇于爭先,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市場控制力和區域話語權,以及市場資源整合能力,逐步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只有建立在大局意識的基礎上,做出的成績才有意義。縱觀企業,我們已經進入到大發展的攻堅期、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的利益關系和矛盾不斷涌現,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處置起來十分棘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就成為企業能否取得最后勝利的關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企業發展觸及個人利益時,我們要學會舍己為公,甘于奉獻。
四、增強人才意識。實現人才強企
在大學畢業生引進、干部培養方面要下大力氣花真功夫,進一步統一思想。作為領導干部,要做到“兩個不欠賬”,即在事業上要努力不欠賬,在干部成長上努力不欠賬。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選擇任用“有精神、在狀態、善作為、敢擔當”的干部,為企業發展助力。企業的人才意識強烈,才會有不竭的智慧源泉。人才是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人才。只有在合適的崗位、合適的目標任務、合適的體制機制與環境的狀況下,才能夠產生人才。企業在努力建設體制機制和人才環境的同時,努力把每個員工放到最適合的崗位、制定最合適的目標任務,才能使每個人都成為崗位人才。
五、增強擔當使命意識。確保企業持續發展
要圍繞企業的未來發展,在現有好基礎、好資源的情況下,查清存在問題,做到宏觀考慮、未雨綢繆,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在企業經營規模和產業布局發生深刻變化之際,黨員領導干部要懷著實現企業偉大夢想的強烈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定位敢于、勇于挑戰。要有敢于擔當的良好作風。用自我擔當的精神感染激發周圍同事干事創業的激情和信心。各級干部要對企業高度負責,主動作為,積極作為,善作善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定能推動企業持續健康向好發展。
六、增強宗旨意識。切實把職工事情辦好
職工的事情,領導干部要主動想、主動做,主動辦好。針對企業穩定工作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原因,然后適當進行解決。要將在任時對職工生活改變有多大、培養干部成長有多少作為衡量自身工作的標準,多為職工謀福利,把職工的事情辦好。要想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注入自己的力量,僅僅是一名合格的黨員是遠遠不夠的。要牢牢樹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工作部要浮在上層,要深入一線,走向職工群眾,通過與基層溝通,了解基層工作狀況、職工需求。加強與群眾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誠相待。增強宗旨意識,傾聽群眾意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忙群眾之所需。從思想上、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