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魯
(菏澤技師學院,274026)
舞蹈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當中,對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情感變化作出的一種藝術性反映。作為一門獨立的肢體語言藝術,對于幫助學生實現內在與外在美的統一是極為有利的。學生們通過舞蹈的學習,既能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還能夠強化學生對于藝術的審美能力。按照發展的角度來看,通過舞蹈教育可以改變,并糾正人格中的不完美,以及身體上的某些不足,還能夠提高人的自信心與意志力。那么要怎么樣才能夠在技師學院當中,全面提高舞蹈教學質量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舞蹈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不但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還能夠強化學生的藝術理解,并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除此之外,學生通過對舞蹈的學習還能夠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對于學生今后的就業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世界著名的舞蹈胡爾在他的著作當中就提到過“舞蹈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思想與身體的表現方式,而且舞蹈表現心靈力量的魅力,比肉體的美感要高出許多,同時舞蹈也能夠讓人類的身心在自由的空間里飛翔。”因此教師在進行技師學院的舞蹈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對于舞蹈的理解,以及身心活動的狀態對于學生形體美,以及心靈上的美感具有重要的影響。和那些沒有經過舞蹈訓練的人相比,有經過舞蹈訓練過的學生明顯身體素質要高,而且意志力以及審美能力也更好。同時學生在接受舞蹈訓練的時候,也能夠培養正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并運用高尚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并從中發現隱藏的美感,全面提高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重要能力。此外,通過良好的舞蹈教育,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藝術的創新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許多舞蹈都需要兩人,或者兩以上來完成的,因此跳舞的雙方都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默契感與合作意識,而這種高度純爭的心理變化能夠激發舞者的創作靈感。
(1)舞蹈教學的理念陳舊。許多技師學院教師在舞蹈教學中,只是將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套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長期處在被動的情境下,嚴重影響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2)受到傳統舞蹈教學機制的影響,當前許多技師學院教師在舞蹈教學時,仍然沿用“師徒模式”,這種帶有科班性質的固態化教學機制對于學生的舞蹈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2.2.1 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由于舞蹈專業自身的特點,使得技師學院舞蹈專業的學生對于學生的文化課程,以及其他理論性的內容并不重視,導致許多學生在個人的藝術理論以及綜合能力有待提高,給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礙。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技師學院舞蹈專業的教師以及領導,在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發展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的理論基礎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具有教學、表演能力復合型實用型人才。而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必須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舞蹈學習情境,通過雙管齊下的方式抓好學生的文化理論與專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2.2.2 創新教學方法
技師學院在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進行相應的完善與補充。例如說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以及電化技術等方面來進行舞蹈教學。除此之外,教師在舞蹈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當前市面上最為主流的舞蹈內容來向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對于各種舞蹈的風格,以及表現方式等深層次的內容進行釋放,隨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對于這些舞蹈內容,進行相應的模仿與練習,比如說調整自身的穩定性以及協調性等方面。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之后,能夠讓學生逐漸地適應自主學習與探究意識的培養,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掌握舞蹈的動作要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強化學生的舞蹈素養是極為有利的。
2.2.3 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傳統的技師學院舞蹈教學模式,通常是由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學生則處在被動的學習環境當中,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適合,是否能夠理解并接受,而是按照教師自已的個人喜好來講授舞蹈的內容。雖然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的舞蹈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對于學生將來的發展,以及思維的創新是極為不利的。在這種被動的環境下,學生會失去自身的創新意識與個性,并開始逐漸地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向上的舞蹈學習平臺,在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支持的同時,深化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以及個性化思維,對于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嘗要對其進行支持與鼓勵,同時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舞蹈練習與表現的時間。同時教師也要與學生深化交流,共同來對舞蹈動作進行創新與設計,全面提高技師學院的舞蹈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如果要把高技師學院的舞蹈教學效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教師就必須要對學生的整體情況有一個全面性地了解與把握,隨全還要深入教材當中來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我國的舞蹈事業培養出更多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