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姣
(柳州市鋼一中學,545002)
現階段,對于高中生的培養計劃中不僅僅提出了對高中生基本知識掌握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要具備相應的學科核心素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個人學習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才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地理問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從這個角度而言,地理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需要需要將相關知識點講解透徹,更需要激發起學習的學習興趣,促進高中生在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形成相應的地理核心素養。
現階段,在高中的教育階段將地理劃分為文科學習的內容。理科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接觸不到相應的地理知識,所以普遍存在著地理核心素養偏低的現狀。這樣的文理分科將學習劃分了范圍。也使得文理生存在較大的地理核心素養差異。另外,高中生的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化,難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時期學生的主要培養陣地還是課堂,這既是傳統的授課方式的需要,也是現階段難以改變的教學形式之一。但是就是由于這種傳統的授課方式,使得我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變得更加艱難。雖然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地理知識,但是由于課堂氛圍的刻板化,使得學生在地理的學習上也是得過且過,滿足基本的學生需求即可,缺乏對問題的靈活思考。長期以往,學習便難以形成知識和素養,更不用說具有地理的創新學習意識了。加之教師主體的差異性,使得學習在學習上的評價存在評價結果的偏差。將學習的學習成績作為對某個學科是否學好的唯一標準,也難以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而且還會將人才的培養變得模式化,這對于我國地理學科的未來發展格局也是十分不利的。
高中生在學習地理學科的時候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難以對地理知識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斷。因此,在對于知識的吸收上也存在一定困難。而要想學好地理就需要具有綜合的思維能力,只有具有綜合的思維能力才能在具體的生活中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同時綜合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事物,指導實踐。為此,在高中生地理學科的學習上來講,培養其綜合思維能力是比不可少的步驟之一,也是培養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
例如:在地理課堂上可以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將理論的知識轉化為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常識。幫助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加深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培養學習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可以采取舉例法以及說理方法對知識進行系統講解,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吸收與了解。
對于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上除了要培養其綜合思維能力,還要培養高中生將綜合思維能力轉化為地理實踐能力。地理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在進行社會調研的時候可以結合綜合思維,采用適當的方式將社會實踐活動完成。而為了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取多種途徑的教學發展模式。
例如:在課堂上以及平時的課后作業上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指出、更正并給與方法上的指引,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和地理核心素養的初步養成。
課堂作業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基本教學環節之一。在課堂中安排課堂作業也是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成果的檢驗。盡管課堂作業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占據時間較短,但是卻關系著學生整體課的學習效果。傳統的課堂作業均以書面的內容為主,這種枯燥的課堂作業形式不僅完成的效率不高,而且也會成為學習生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學習地理學科時產生厭倦的情緒。鑒于此,要培養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就要創新課堂作業的形式,改變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傳統認知。
舉例來說:要以學生的地理知識存儲量為基礎,將以書本為主的課堂作業形式轉化為以思考和實踐為主的課堂作業形式,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不斷加快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進度。
課堂導入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巧妙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做到先聲奪人。除此之外,如果在導入之后對地理知識進行層層引入就更加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建立起對地理知識認知,進而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形成。要知道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在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所以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培養方法,尋找適合高中生地理知識素養形成的最優策略,為學生形成終身的地理核心素養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