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風險管控部)
傳統的商業信用證是為了解決買賣雙方對于相對人能否履約的擔心,通常由買方所在地銀行根據買方的申請開立給賣方的一種保證在賣方相符交單時承擔付款責任的書面憑證或協議。傳統的商業信用證具有獨立性和單據性的特點。跟單信用證是傳統信用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
備用信用證起源于上述傳統商業信用證。美國商人將用于付款的信用證擴展用于變相擔保,使早期無權進行擔保的銀行開展具有擔保功能的信用證業務。備用信用證是銀行出具的在基礎債務到期或不履行時,或某一不確定事件發生或不發生時,履行付款義務的承諾。備用信用證產生之初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避免被認定為法律上的“擔保”。美國的支持理論即是認為雖然備用信用證具有債的擔保作用,但是不能根據目的和功能認定備用信用證是否為法律上的“擔保”,因為即使銀行傳統用于合同付款的商業信用證和票據背書業務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擔保債權實現的作用。備用信用證不是法律上的“擔保”,法律中所說的“擔保”具有從屬性,而備用證信用證與傳統商業信用證一樣具有獨立性,其并非履行基礎合同的義務,而是履行獨立的付款義務。并且信用證與傳統擔保的操作也不同,銀行只需處理單據。隨后美國相關規章的修改認可了信用證、備用信用證和銀行保函為同一業務類型,均為“獨立承諾”(Independent Undertakings),不是“擔保”。
獨立保函在歐洲作為一種獨立擔保起源于傳統保證,主要是為了繞開傳統保證具有的從屬性給予保證人的諸多保護,提高債權人向保證人實現權利的效率。獨立保函產生之初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突破其作為擔保的從屬性。一些立法上即是擴大原有“保證”或“擔保”的含義,或者說將從屬性從“保證”或“擔保”的概念中抽離,將獨立擔保與原來具有從屬性的“擔保”歸于擴展后的“擔保”之下。
備用信用證的功能與傳統信用證不同,因此所需要提交的單據類型也不同,新型單據給開證行的審單工作帶來了改變,也增加了銀行錯誤付款的風險。傳統信用證通常會要求多種單據,如商業發票、運輸單據、提單、保險單據等,而備用信用證項下的單據卻較為簡單,甚至可以在索賠請求之外不附任何單據。通常跟單信用證下的單據一致性要求高于備用信用證,因為跟單信用證下的單據一般為標準化單據,信用證中對于單據內容能夠進行更為細致的約定,開證行在審查單證一致、單單一致時判斷是否構成不符點的確定性高于備用信用證。
信用證下以匯票方式支付時,存在不同于獨立保函的風險。開證行或保兌行或通知行在承兌匯票之后,由于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抗辯事由對抗持票人,而且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所以如果出票人將遠期承兌匯票轉讓給善意第三人,承兌人、付款人基本上沒有正當理由拒付善意持票人,必須先履行付款義務,并且付款之后不能向信用證受益人(匯票出票人)追索,只能向信用證申請人追償。而獨立保函一般為直接支付,不存在承兌等兌付方式,不存在這方面的風險。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以下簡稱UCP)由國際商會制定,是國際上接受的銀行有關信用證慣例的綜合匯編,前后分別于1951年、1962年、1974年、1983年、1993年和2006年進行了六次修訂,修訂的版本分別被簡稱為UCP151,UCP222,UCP290,UCP400,UCP500和UCP600。UCP是為解決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的商業信用證而制定的,但隨著備用信用證的廣泛使用,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從1983年的UCP400這一版本開始,UCP明確規定,它不僅適用于商業信用證,而且適用于備用信用證。UCP500和UCP600,均有類似規定。但是對于備用信用證僅在“慣例適用范圍內”適用。
國際商會1 9 9 8年制訂了《國際備用信用證慣例》(International Standby Practices,以下簡稱ISP98)。雖然商業信用證與備用信用證在法律性質上相同,但由于UCP是在商業信用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條款主要是針對商業信用證的,商業功能、單據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使得UCP的很多條款不太適用于備用信用證,比如欺詐情形規定。因此,國際商會制定了ISP98,專門調整備用信用證。ISP98前言中明確,如果當事人愿意,ISP98也可以適用于獨立保函。
《聯合國獨立擔保與備用信用證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Independent Guarantees and 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以下簡稱“《公約》”)適用于銀行或者其他機構開立的獨立擔保或者備用信用證。《公約》第1.(2)明確商業信用證當事人也可以選擇適用《公約》。
3.2.1.備用信用證的適用法律
我國法律及司法解釋中沒有關于“備用信用證”的明確規定,其適用規則并不確定。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信用證司法解釋”),其中并無對于信用證的定義,由于當時法院并未出現備用信用證和獨立保函糾紛案件,也并未明確該司法解釋的適用對象。
但鑒于商業信用證與備用信用證存在的不同,并且現已制定獨立保函司法解釋,應認為備用信用證適用獨立保函司法解釋更為合適。例如“信用證司法解釋第八條關于欺詐例外范圍的規定是基于商業信用證而制定的,其列舉的欺詐范圍不能完全準確額涵蓋備用信用證項下欺詐的情形。”
3.2.2.司法解釋中對適用國際規則的規定
就當事人沒有約定時國際規則或慣例的適用問題,獨立保函司法解釋第五條與信用證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不同,前者規定“交易示范規則”必須經當事人援引才適用,后者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的,適用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或者其他相關國際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