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麗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寧夏 銀川 750000)
葡萄觀光園是以葡萄為主題,以農業自然景觀和當地的人文文化等稟賦資源為依托,聚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科普教育、科技示范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型經營模式。葡萄觀光園具備觀光、科普、采摘、葡萄酒自釀體驗等豐富功能,逐漸成為了人們旅游和休閑的重要場所,隨著葡萄觀光園的產業化、科技化發展,葡萄的附加價值不斷提升,對新農村建設和農民收入增長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也為改善生態和保護環境做出了極大貢獻,成為很多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
葡萄是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水果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葡萄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17年我國生產鮮食葡萄約1120萬噸,占世界鮮食葡萄總產量的近50%,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鮮食葡萄生產國,以鮮食葡萄采摘、葡萄酒旅游等為主題的觀光園不斷涌現,有以農戶、合作社、村鎮等為單位的鮮食葡萄觀光采摘園;有集葡萄優新品種選育、觀光采摘、技術研究、科普宣傳、會議培訓等為一體的高新技術葡萄園區(比如:北京葡萄大觀園和天津濱海茶淀葡萄科技園等);也有以葡萄園觀光、葡萄酒自釀體驗、葡萄酒文化教育等為一體的旅游酒莊(比如: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旅游酒莊)。葡萄觀光園是發展生態旅游的產物,是發展體驗式營銷的產物,經營者應該提高對觀光園前景的認識,解決經營中的短期意識、技術人員短缺等問題,將葡萄觀光園向產業化、科技化發展,讓葡萄觀光園成為居民的樂園,農村農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
我國的葡萄觀光園中,許多項目缺少前期調研、總體規劃、科學布局,就出現了區域內葡萄觀光園功能雷同、缺乏特色,造成了經營者間的的惡性競爭,特別是縣(鄉、鎮、村)內以農戶為單位建設的小規模的觀光采摘園,因為缺少整個縣(鄉、鎮、村)的總體規劃,農戶建園選址相鄰,種植品種及經營模式類似,大部分都是單一的葡萄采摘,勢必會造成農戶間的盲目競爭。
我國大部分葡萄觀光園建設在鄉鎮等地區,道路交通不便利,園區內溝、路、渠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缺少觀光游步道、停車場所、標志性入口、路牌標識、廁所、垃圾箱、游客接待中心(點)、隔離圍欄等配套設施。
葡萄觀光園涉及農業、旅游業、餐飲、住宿等多個行業,是一種關聯性很強的產業,但是目前國家對于觀光園的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還不健全,質量標準、衛生許可、環保許可、從業資格認證等方面都存在“盲點”。一些園區主打“綠色”、“有機”來吸引游客,但是并未通過相關認證,施肥用藥記錄也并不完善。
經營者要加大前期市場調研,充分挖掘區域自然資源優勢,精準目標客戶群體,以市場為主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定位葡萄觀光園區建設。一是標準化建園。根據園區建設要求規劃出合理的種植面積(包含大棚葡萄面積),結合當地風土條件及市場需求確定栽植的品種,選擇無毒的優質苗木標準化建設葡萄園。二是加強對葡萄園及葡萄相關深加工產品的管理。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葡萄園進行科學化、現代化、標準化管理。三是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科學規劃水、電、路、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停車場、路牌標識、廁所、垃圾箱、游客接待中心(點)、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四是建設休閑觀光區。搭建園林小品,給游客以親切的感官和難忘的記憶。
我國是古老的農業國,種植葡萄的歷史也有數千年,悠久的農耕文明孕育了豐富的農耕文化,在葡萄種植、食用、葡萄酒釀造及飲用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文化與旅游的融合,不但給游客帶來欣賞獨特景觀的視覺感受,還能通過游客的參與和實踐帶來真實體驗感受,人文故事、歷史典故的介紹更能給游客帶來精神享受。
一是加強經營者管理知識的培訓,降低成本、提質增效;二是加大果農葡萄生產技術的培訓,提高果農葡萄園管理水平,提升葡萄質量三是;要加強接待人員旅游專業知識的培訓,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
葡萄觀光園作為一種新興的關聯性極強的綜合產業,由于他獨特的景觀、豐富的功能,受到越來越多旅游者的青睞。在觀光園的建設中,挖掘特色、適度開發、科學規劃、理性投資和建設,才能促進園區的健康持續發展,帶來更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