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青
(山東省昌樂縣五圖街道財政經管統計服務中心,山東 濰坊 262405)
當前我國已經到了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時間段中,農業產業發展也凸顯出了很多不合理現象。面對新常態,就農業經濟而言,要不斷更新發展理念,與時俱進的轉變自身發展模式,從而使得自身發展和時代化特征對應起來。
新常態下,針對農產品,人們更加重視其質量以及其安全性,而基于市場層面來看,也有著更加多樣化的需求,故而,農產品發展趨勢應該是質量上乘、品牌更響亮,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追求也將呈現相應的變化,就農產品的消費方式而言,已經開始由過去的吃飽、吃好逐漸過渡向營養和健康,在農產品的消費和生產上,電子商務有著日趨變大的引領作用,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已經扮演著大拿的角色。
面對新常態,就傳統要素而言,其規模驅動力將日趨減弱,不論是對土地投入而言,還是對勞動投入來講,依賴程度都明顯降低。在農業經濟當中,就科技創新而言,將擔任新引擎的角色。而農業經濟發展對科技、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依賴性卻日趨增長??萍紕撔潞涂萍歼M步將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成為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動力。
以往發展模式有著消費高和投入高的特征,在新常態下,生產組織方式逐漸轉變為專業化和規?;?,也出現了新的經營主體,諸如家庭農場、合作社以及種養大戶等等。與此同時,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方式也呈現出諸多特征,比如標準化,再比如智能化等等。并且也開始關注資源的生態化循環以及節能減排,重視生態農業的發展,并將其作為發展方向的第一選擇。
在新常態下,將有著日趨優化的農業產品結構,農業生產活動主體也將得到相應的演變,逐漸向現代農業園區過渡,有著較好的農業休閑觀光發展和持續發展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并且這二者在農業產業中的比例也將日趨提升,農業發展將呈現為差異化和區域化的大趨勢。就農業產業鏈而言,將快速推進縱向方面的延伸和橫向方面的聯接,整體產業鏈價值也將大大提升。
在新常態下,針對農產品,太過于關注種植環節,卻忽視了產、加、銷環節,有待進一步健全農業經濟產業鏈。大多數農業產品都是沒有經過再加工就進行銷售,特色產品相對較少,缺少附加值高的產品,如此就使得農業增長速度上不去,品質難以保證。另外,生產經營模式不夠集中,如果市場伴隨變化,將難以以過硬的競爭力進行應對。當前,涌現了諸多新型經營組織,也深深推動了規模生產,但因為耕地具有分散性特征,生產方式不同,也將有著不同的差異度,而要在這種基礎上實現管理的統一性顯然很難。如此,也就使得規?;r業、集約化農業、現代化農業以及市場化農業的實現存在一定困難。
長久以來,就農民而言,勞動力是其謀生來源,生產中主要依賴簡單的機械活動,先進技能相對缺少,而由此,在新常態背景下,顯然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農業經濟發展?;谵r民層面分析,總體來看,都具備相對較低的知識水平,同時,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層面上,他們也掌握了十分有限的知識,如此,伴隨日趨變化的發展模式,面臨現代化農業的不斷建設,要想與時俱進的適應農業經濟發展需求顯然很難。分析勞動力數量可見,農村的青壯年大多都選擇去城市打工,嚴重缺乏青壯年勞動力,致使諸多土地直接呈現撂荒狀態。有著嚴重不足的農業勞動力,而這也顯然是新常態下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新常態下,市場經濟扮演主導角色,也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的價格,這樣一來,就農業生產而言,也面臨著不斷加大的市場風險,近年來,農產品貿易開始向國際化發展,也將使得我國農產品市場難以避免的要面對海外市場的威脅。在新常態下,針對農產品的定價,政府已經不再干預,而是直接結合市場實際而動態的調整價格,如此,使得農業生產規模擴大的時候也就受到一定限制,進而,農業生產布局工作也面臨較大難度。
農業科技水平是農業發展的依賴力量,其不僅影響著農業發展的步伐,也影響著農業發展的質量,伴隨新常態的不期而至,我國農業經濟在發展中也伴隨諸多問題,比如缺乏相應的科技創新人才、發展農業科技時創新力不足,如此,不僅使得農業科研水平的提升受到一定限制,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也很難在實際生產中得到應用,大多都是在紙面報告中停留,這就使得在進行一些高新技術推廣時,會伴隨諸多阻礙力量。而因為轉化速度過慢,在實際操作中,也就難以有效的落實農業技術。諸多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有著過低的操作性和可實施性,太過重視擴大總量以及規模,卻沒有在高新技術上真正投入精力,對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也缺少動力。
要充分落實好各項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重視生產的穩定并且提供大力支持。針對農業經濟發展,不斷加大財政支出。重視農業支持保護領域的不斷加大,不能僅僅滿足于傳統的糧食安全,還要將蛋類、肉類、蔬菜水果類以及水產品類都充分納入此領域。進一步優化保護格局,針對生態補償以及養護,不斷加大投入的力度,對生產領域增加保護力度,對生產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引導好生產模式,從而實現高質量、高效果、高安全的發展。要對農業支持保護措施進一步細化和優化,使得其實施度和落實度更強,讓其成為有效的針對性支農政策。
面對新常態,就農業經濟而言,其發展的導向是市場經濟,要將市場機制主導和決定資源配置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將提升經濟利益放在中心,結合價值規律對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的升級不斷推動,和市場需求的多層次需求符合起來?;谛陆洕问?,要結合農業產業結構實際動態對內容進行調整,同時,要重視生態產業鏈的進一步拓展,將融合于產、加、貯一體的農產品農業產業平臺建立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對農業旅游的培育和對文化生態圈的不斷建設。就各地政府而言,要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將能夠展現區域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起來,使得農業能夠更加合理和科學的發展。農產品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的決定,因而要充分結合市場機制,基于市場變化態勢對市場動向進行合理預測,并依據此,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方向及具體方案建立起來。
面臨新常態,要不斷創新農業技術和不斷發展農業科技,將農業技術創新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科技引領農業不斷發展。要重視對高新技術諸如生物、信息、新能源等技術的發展,并將它們和現代農業有機融合起來,推進農業更高質量的發展。要將農業技術服務工作做好,將其對農業生產的推動效果充分發揮出來,要重視對新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不斷落實,使得種、養植能夠更加高效,同時也能夠將它們的創新結果不斷轉化成當地的生產力以及當地的經濟效能。
基于新常態,就轉變發展模式和實現農業現代化而言,離不開農業生產者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因而應該重視對這些人的培訓。要結合各地農業產業特征,基于優勢產業,將培訓人選、相應內容及目標明確出來,在培訓中不斷加大農業生產實踐環節的比例,重視新型職業農業的不斷培育。另外,還要重視對農民技能提高,可以定期邀請那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農業技師對農民進行指導。重視建設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體系,吸引更多的科研教育機構積極參與進來。
[1]田麗.當代農業經濟轉型與管理模式的變革[J].農業經濟,2016, (05).
[2]賈淑帥.關于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分析[J].北京農業,2014, (15).
[3]厲無畏.創意產業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社會科學研究,201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