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桂元,羅 熙
(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作為地質學的一個分科,水文地質學它是一門專門對自然界里地下水的一切變化以及規律進行研究與探討的學科,對于地下水它主要的關注點在于地下水的分布狀態、以及主要成分、運動規律等。從新中國開始致力于研究水文地質學開始,就是借助于先進的科學理論知識以及不斷得到創新的方法與技術來多學科地處理與研究這些問題。水文地質學的本質以及內涵難有新的突破與發展,也很難有重大的理論能與泰絲公式等相提并論。這樣的問題會引發學界對于進一步研究水文地質學的質疑,但事實上水文地質學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早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就已經出現了“水文地質學”這一概念,但當時也僅僅是停留在概念的初步構建過程中,水文地質學真正得到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而存在已經是二十世紀中期了,當時在二戰結束的背景下,地質類學科迅速得到發展,許多西方國家意識到地下水的存在的重要性,都紛紛展開研究,并且在對它不斷地深入研究中逐漸加入了水文學并形成了一門嶄新的綜合性學科,在上個世紀后三十年里,水文地質學的研究方向不僅是地下水的這一單一系統,也開始關注地下水以及人類圈的相關大結構。
對于地下水的分布、埋藏以及徑流等的研究是水文地質學的主要內容,他也關注整體的地下水的物理及化學屬性,并對地下水的水質、水量都有相關的評價標準,通過對于上述內容的觀察以及總結可以準確地掌握地下水的形成以及變化規律,并且為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打下良好基礎,隨著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地下水的污染物分布以及治理也成為水文地質學的一大研究重點。
我國對于地下水的認識及開發歷史悠久,但真正借助地質學對地下水進行科學的研究時間并不長,而真正獨立的地質學在我國出現就是在上世紀的中期,這樣的發展速度讓我國的地質學與世界整體發展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但經過我國各個層面的一線地質學研究者的努力,以水文地質學為代表的地質學在我國得到了飛躍式的進步,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
早期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帶有計劃性地進行水文地質的普查,這是區域性水文地質學的起步,更是水文地質學區域性的一個開創期,在這段時間內大量的關于我國相關水文地質的書籍涌現出來;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展開了中小型比例尺下的水文地質地圖的編纂,有按照全國特色編制的,也有進行省、市區分下編制的地方性圖集,這一時期也是國內的農業水文地質的起步階段,很多關于農田水質的地質類調查研究相繼展開,并且對很多爆發性地方疾病進行研究與防治,最終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除少部分貧困地區以外,我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完成了區域性的水文地質普查工作,由此將工作重點轉至東部經濟發達去,在這些區域內進行大量的地下水文地質調查工作,這一階段的水文地質調查工作中已經開始借助遙感技術來進行相關調查,由于遙感技術的出現,使得這一階段的水文地質圖像不斷增加,在城市以及工業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礎上,城市間的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以及相關的環境問題也在這一時期內逐漸嚴重。許多城市都展開了服務于城市以及工業建設的相關水文地質調查工作;上世紀末期開始,我國的水文地質學就開始了相關的信息檢索以及數據庫的搭建工作,現在已經形成了許多完善的對于水文地質監控與管理的數據庫,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個重要輔助工具,信息數據庫今后將在水文地質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能源缺口不斷擴大,但是工業以及其他方面對于能源需求不斷擴大且正常的傳統能源只能滿足有限時間內一定的需求的情況下,發現更多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新能源成了最佳選擇,以地熱能這種新的清潔型能源為例,對于它的開發就很能解決一部分的能源問題,在許多地方已經將地熱資源廣泛運用于各個行業,但是地熱資源作為一種新的能源它也不是無限的,因此也必須對其加以更好地利用,更要解決在試用地熱資源的過程中的相關溫度利用率的問題等。
多學科的一種綜合交叉發展時水溫地質學今后的發展大方向,因為水溫地質學自身就是一門交叉型的學科,在今后各學科不斷完善與創新的前提下,水文地質學應多與其他的學科交流,解決更多的復雜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