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升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機械類各專業都有著機械設計的這門基礎課程的存在,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機械設計能力都到了其培養,前提也得要掌握這兩項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還要明曉它的素質結構。按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改革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所實施的,最主要的還是其中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中包含著機械設計課程這項,其采用著本科的那種教學模式來進行,主要以講師所授用的理論知識為主課程,后面的實訓課程為輔助。一般這種課程都會把它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個學期內,但是這個時間點學生對其中的機械零件所了解的卻是少得可憐,這種偏理論的的課程在學習的時候可能會普遍感受到一些難度。
(1)難懂的概念和枯燥的原理。實際去應用的時候幾乎不會和講解的內容聯系在一起,所以學生會以為課程中的許多概念沒什么用處,況且其原理似乎還會去覺得有些抽象,這門課程的興趣也會隨著中情況而慢慢流失。
(2)內容以及案例無法順應時代。一些比較大且粗和笨重的大型工程機械例子一直充斥在教材案例當中,有些例子甚至都已經過時了,就如凸輪機構樣式下的錄音機的按鍵。去解釋基本原理依靠這些例子或許能勉強得到滿足,對學生的誤導卻是難以避免的,機械的又大又粗又笨或許在學生腦海中已經樹立了此等形象,技術應用背景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快速發展導致與當前教材內容不配對,所以專業的特色無法去體現出來。
(3)實際應用和課程實踐兩者產生脫節。采用模擬的方式是需要傳統的零件展示環節和傳統的課程來驗證的,學生所學的內容依據此來理解,但是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被忽視了。
最近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便是CDIO(翻譯為工程教育模式)。經過美國中四所著名的大學在四年內花費巨資才得以誕生,之后還成立了CDIO國際合作組織。可以以四個詞來概括CDIO核心內容:分別為構思、設計、實現、運作,整個過程從研發到運行來實現一個工程項目,根據實踐的、主動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去促進學生順利學習整個工程。
(1)基于CDIO的主動實踐項目為內容的課程知識體系來完成構建。要以多個實際工作項目為學習單元且能夠讓學生去了解常用機械零件當中的運動特點和工作原理,這是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的;還要去明白經常會使用的傳動機構和零件、聯接類和支承類以及零部件結構設計等等這些須具備的基本內容,而且對于學生當中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勤奮誠信的品德等這些良好的素養都要得到培養。
序化知識體系和課程內容要得到重構。教學特點當中有個需求,那便是要去適應項目化,課程由項目內容從簡到難的方式去重構,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融合進去。
企業需求實踐教學項目就可以選擇去開發。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和企業建立深度的合作關系,不可分割,對一個實踐項目選擇去共同開發,參考CDIO的理念,再依據企業當中技術人員或者專業之前的討論內容,相互結合來落實一個實現教學的項目。
(2)將教學模式給集成化。學生和教師的CDIO理念都可以得到研究,在對整個工程實踐項目所有的生命周期進行貫穿,以此來得到兩者綜合能力的相互作用機制和內在關系,CDIO方法論和實踐項目的具體內容通過實證研究學術來理解和掌握。
(3)三大融合后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學習團隊、教師及企業技術人員來實現“三融合”,綜合評價策略由目標評價過程評價相結合后在依據CDIO的主動實踐教學模式來實行,學生學習有著階段性和主動性的特征,綜合性評價、階段過程性、最終評價相互結合實現理想的評價體系。
在本文中對CDIO工程教育進行實踐表明,CDIO模式的實施不只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而學生的團體合作、獨立性、問題處理效益也能得到提高。企業所需求CDIO的項目要真實可靠,這樣的產品質量學生才會努力去實現,在此制作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各項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該是被學校所重視,主題為創新,開放為基本原則,自身創辦創新實驗基地,大學對項目的整個流程都能得到自由發揮來進行創新實驗。
學生的自我創造能力受創新基地的存在會受到提高,學校不能給其設定出成果為目的。高職院校的科學研究基礎和實驗的發展都應該依此來實現,逐步讓其成為高等職業院校去實現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孵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