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廣
(渠縣龍鳳鄉農技站,四川 渠縣 635200)
(1)塑盤育秧:機插秧塑盤育秧的標準,密度適中,苗高適度,整齊均勻,出苗4~6株/cm,苗高15~17cm,秧齡25~35天,根系發達,盤根良好,栽插后生存力強。
(2)育秧材料的準備:目前我們使用的都是長58cm,寬28cm,高1cm的塑料軟盤,軟盤按每畝大田22~25張準備。床土要求:細、松、軟、無草籽,每秧盤準備床土5kg左右的肥沃土,應在冬季突擊收集,在育秧前整碎過篩、除雜,提前5~10天按細土每盤4kg加壯秧劑50g/盤加磷胺20g均勻拌合,堆置待用。常規大田用種1.2~1.5kg/畝,選用發芽力強,發芽率在90%以上的優良雜交水稻品種,按每廂長約10~12m的要求準備薄膜,同時準備長2m竹塊約3盤/根。
(3)苗床制作:選地勢平整、背風向陽、運輸方便、排灌方便的水田,秧田與栽插大田的比例為1:100。秧田準備應在播種前10~12天進行,秧田要經過全田平整,秧廂寬1.8~2m開溝,溝深15~20cm,以保證水能灌得上、排得出。
(4)播種:把兩張58×28cm的塑料秧盤橫向緊密的排列在開好的廂上,以此連片,緊密排列,鋪上原堆制好的肥沃土,均勻的灑在塑料軟盤上,土厚約1cm,然后均勻播種。每一張塑料軟盤播種50~70g,播好種后,須均勻蓋土,一般厚度約0.5cm,做到看不見種子為宜。播種后開始澆灌水,盤內營養土水份達到飽和為。然后將秧田水放到平溝為止,這樣利于調節秧田濕度。然后按每40cm左右寬插一根竹塊,中間拱起,然后蓋膜,蓋膜后四周用細土壓實,利于保溫保濕。
(5)秧田管理:一葉一心前,田里不宜過多的水,床土不發白為止。一葉一心后,保持盤面不顯水,二至三葉勤跑水。選擇在晴天早晚揭兩頭膜煉苗,寒潮注意蓋好膜保溫。揭膜后可以適當施用追肥,注意預防立枯病、軟腐病等病蟲害發生。
(6)大田準備:大田整田要求田面平整,田土軟硬適中,無大的深坑,無淤泥,田里保持水1~2cm左右深,底肥一般在機插前使用含有N、P、K多種元素的復合肥??傪B份控制在25~30點,提前4~6天施底肥沉淀。如果田間雜草多,也可以把芽前除草的除草劑混同肥料一起拌均勻撒施。
(7)機插:提前放水,水留1~2cm深,同時檢查插秧機的各個部件是否能正常啟動使用。栽插前1~2天放干秧母田廂上的水,既保持濕潤,又泥土不發白。在起秧時要小心輕放,在卷秧和運秧時要小心輕放,切不要用力拉扯,以免秧片變形破裂,上機時秧盤平放在框內。在運秧時不宜過多,以免把秧苗壓斷,插秧機將株距調到合適位置,栽足基本苗。在插秧開始時秧田邊上留一排機插秧的位置,在整個大田栽完后,周圍整個田栽一圈才能滿栽滿插。插完秧后3~5天定根后,即可灌水2~3cm,保持花花水,促根生長。既不能斷水又不能淹水,在肥料使用方法上要求重底、早追、后補的施肥方案。
(8)化學除草:機插秧行距寬、苗體小,前期長勢慢,有利于雜草生長,因此特別做好化學除草工作,一般在秧苗定根返青后7~10天內用二甲四氯等化學除草劑進行化除,并保持2cm深的水層。
(9)病蟲害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與手工栽插水稻一樣預防。
(1)提高機插質量:要提高水稻的種植質量就要提高機插質量。在機器插秧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插秧的密度,這也是種植的核心問題。種植的密度直接關系到了成穗的數量及單位面積的產量。雖然是機插秧,但還是會存在一些漏穴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人工檢查二次補插。除此這外,水稻機在插秧的過程中,對農田的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地勢平坦、坡度較小、無高度差等等。
(2)肥料的合理使用:在水稻機插秧的過程中,要想提高大田的產量,還要合理的使用肥料,每種肥料之間的搭配都是一門學問。如果是幾種肥料之間的搭配N、P、K,我們就可以按照一比零點五比零點六的比例搭配。我們都知道在機插秧田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氮肥,而氮肥的使用時間也非常關鍵,要分為幾個階段施肥,秧苗出生長的階段使用一次、插秧機插秧一個星期之后使用一次,秧葉的顏色發生改變時使用一次,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的施肥。
(3)病蟲草害防控: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應盡量人為的創造一個利于水稻生長的環境,這個環境可以阻礙或減少病蟲草生長,也可以減輕病蟲草危害,而且也在一定意義上提高了水稻的產量。所以,對于種植水稻而言,農業生物防治是水稻生長的必要條件,也是水稻良好發展的重要手段,只能貫徹落實“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才能從根本上控制病蟲對水稻的危害,進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