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巖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長山子鎮農機管理站,新疆 烏魯木齊 831499)
農業機械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生產力,如今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多年農業機械發展與使用驗證,農業機械只有與本土的農業技術相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提高農業生產的內在質量,這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從分散經營到規?;N植,隨著農業機械裝備的不斷發展,種植方式多樣化的轉變。在探討農機和農藝相互關系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農機離不開農藝,農藝也離不開農機,農機是農藝的實現載體,農藝是農機的服務方向,它們之間相輔相成。未來的農業發展將是結合現代的科技及其應用技術裝備起來的新型產業。因此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農機和農藝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發揮兩者結合所帶來的高效作用,促進農業現代化更好更快的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機農藝結合方式主要有這3種:①農機服從農藝,就是以農藝對于生產作業機械基本要求,對農機器具的結構、原理及性能進行改進和調整;②農藝服從農機:因有的農藝在操作上較為復雜,機械化作業難度較大,需要對農藝進行改革,以滿足機械化生產的要求;③農機農藝相協調,就是新農藝在應用時,相配套的農機同步創新,以形成層次、水平更高的機械化農藝。當前,從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看,尚處在中期階段,且整體上不平衡。糧食作物的種植生產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而經濟類作物偏低;耕種的機械化水平高于收獲及生產后的加工。如這類問題未能及時有效解決,不但會制約農機農藝的結合,也會影響到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我國農機產品普遍存在技術設備落后的情況,生產農機設備的企業技術水平存在問題,一些企業在資金、技術方面明顯存在差距,造成農機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足。這種狀況下農機和農藝的結合,并沒有給農業生產帶來便利,農民對農機農藝結合缺乏信心。
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科技人員與農民沒有認識到農機與農藝結合的重要性,他們大多只看重農藝的重要性,片面追求高產高收,而忽視了農機運用的可行性。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的西方國家,農藝生產都很規范,如美國種植的玉米全部采用76cm行距,歐洲全部采用75cm行距,固定的行距播種機就很容易作業。而我們玉米種植行距卻有很多種,從35cm到80cm都有,這給播種機的作業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種播種機不可能適應這么多的行距,增加了農機的設計制造成本,也影響了機械化作業效率。
目前農機技術人員與農藝師間大多是獨立的,農機技術人員不懂農藝技術,農藝師也不懂農機原理,這就給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農藝師與農機技術人員之間缺乏溝通, 使得很多問題在實際應用之后才顯現出來,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此外,農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農機和農藝得不到發展與創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農機農藝技術水平,首先需要保證農作物機械耕種的便捷性,根據實際需要改良品種,提升種植物耕種的統一性,便于機械設備的使用。而在進行機械開發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實用性,提升機械作業的適用能力,研發出實際可用的農機設備,提高農機整體質量。
在生產實踐中,要制定科學合理、互相適應、互相促進的農藝、農機作業標準,建立農機農藝融合體系,從農機、種子、土肥、植保等方面,完善推廣工作,實行標準化管理,為機械化創造條件,對農藝進行規范化調整,盡可能適應標準化的機械作業。在產前、產中、產后都能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使二者達到高度融合,發揮農機農藝的各自優勢。
各級農機化、科教、種植業部門要積極配合,結合重點農時,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活動,向農機手傳授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和農藝技術。充分利用陽光工程等農民培訓項目, 將農機手和修理工作為培訓重點,加大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加強政企聯動,積極引導生產企業做好農機手的培訓工作。同時,也要加強基層農技、農機推廣人員業務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