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457000)張存峰
伴隨著社會物質水平的提高,我國每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而心血管疾病一旦沒有得到較好的治療,最終便會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在臨床上對于心力衰竭患者早診斷,從而提早做好預后治療工作具有重要價值。BNP作為判斷心衰與否測量的金鑰匙,具有至關重要的臨床價值。BNP水平一方面反映出患者心臟左室的伸縮與舒張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心臟內的瓣膜與右室功能障礙情況[1]。為了更好地應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工作,本次研究從我院選取3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對其入院前后的BNP水平進行測量,以期探討BNP的應用。現就有關內容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來本院進行治療的患者38名,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名。①對照組患者均為普通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齡在50~74歲之間,平均年齡(58±3.4)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0.2)年;其中男性10人,占52.6%,女性9人,占47.4%;②觀察組均為心力衰竭患者,年齡在59~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3.6)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0.1)年;其中男性8人,占42.1%,女性11人,占57.9%。本次研究經本院批準后實施,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實驗,在基本資料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住院當天同一時間段采用免疫熒光技術測量血漿BNP含量,進行第一次比對,做好數據統計工作。經過兩周治療后,依舊選擇同一時間段測量患者的BNA水平,進行第二次比對;最后從總體上來比較兩組患者的BNP水平。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處理,并涉及到計數(卡方檢驗)與計量(t檢驗)資料的處理,若是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則以P<0.05來進行表示[2]。
第一次檢查后,數據對比表明:觀察組中的1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指數遠遠高于對照組中的19例普通心血管疾病患者。經過兩周治療后,第二次測量兩組患者的BNP指數,觀察組BNP指數雖然略有下降,但總體來看觀察組患者的BNP指數依舊高于對照組患者,說明BNP指數對于診斷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數據詳見附表。
眾所周知,每年我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者不在少數,導致心臟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心力衰竭。因此,如何更早診斷出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力衰竭至關重要。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簡稱BNP,其作為一種由心肌細胞合成且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天然激素[3],主要存儲于腦組織中。根據國內外的眾多醫學研究成果,均證實心室功能與BNP的濃度呈負相關的關系:即當心室功能衰退時,BNP水平升高;反之,則降低。同時,BNP作為心衰定量標志物可以對心衰患者作出診斷。故而研究BNP在臨床上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4][5]。
總之,為了更好地預防與治療心血管疾病,將BNP應用于臨床中相當有必要。將BNP測量應用于臨床中,不僅改善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管理,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減患者的總體治療費用。同時,如果將BNP測量用于急診科可以對患者進行分類管理,可以方便確定患者的治療時間,大大提高了醫院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