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陸默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統計,中國首次在科學出版物數量上超過了美國。NSF于2018年1月18日發布的《2018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指出,美國正在面對來自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的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但報告顯示,盡管如此,在備受矚目的研究領域、吸引國際留學生和將科研轉化為知識產權等方面,美國仍然是科技強國。
“美國將繼續領先全球科學技術,但世界在不斷變化,”麻省理工學院地球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席并負責NSF報告制定的瑪麗亞·朱貝爾(Maria Zuber)說,“隨著其他國家科技產出的增加,美國在全球科學活動的份額正在減少,我們不能安枕無憂。”
科技實力對比的這種變化可以從科技出版物數量上明顯看出,2016年中國發表了超過426 000篇研究論文,占了愛思唯爾出版公司(Elsevier)斯高帕斯數據庫論文總數的18.6%。美國發表的論文數量近409 000篇,印度論文數量超過日本,其余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出版物數量也在持續上升。
但從研究人員論文被引用最多的國家來看,排名就大不一樣了。美國排名第三位,低于瑞典和瑞士;歐盟排在第四,中國第五。報告還說,美國培養的科學技術博士畢業生的數量仍然是最多的,美國仍然是尋求獲得高學位的國際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盡管這類學生的比例從2000年的25%的下降到了2014的19%。
美國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最多,2015年為5 000億美元左右,占全球總投入的26%。中國排在第二位,約為4 000億美元。但美國研發支出占該國經濟的比例保持平穩,而中國近年來研發支出所占比例一直在增加。

中國工人正在檢查機器人手臂
科技實力對比圖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分析報告是該機構在公眾對美國科學狀況高度關注之際發布的最新的兩年一度科學與工程指標。這些分析結果應引起人們在某些方面的警覺,如美國科研支出的趨勢正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研究人員人才庫繼續受到婦女和少數群體代表性不足的限制等。”布魯金斯學會——華盛頓特區的一個智庫——的高級研究員馬克·穆羅(Mark Muro)說道。
NSF首次在統計分析中納入了技術轉讓和創新的章節。數據表明,美國在專利、知識產權收入和創新技術的風險投資等方面繼續領先世界,雖然在地方和區域層面上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報告還提供了科學創新價值方面的重要數據。穆羅說:“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是生產率增長和經濟繁榮的主要驅動力。新的數據提供了有用的提醒,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首先關注這些指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