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路辛 錢利純
摘要 光唇魚是一種小型溪源性經濟魚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前景相當廣闊。進行光唇魚池塘流水養殖,不僅能有效保護光唇魚的野生資源,還可改善市場優質魚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有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養殖戶獲得一定的效益。本文進行了光唇魚池塘流水式養殖試驗,結果表明,光唇魚對水質的要求較高,引用的溪流水要求常年不斷流,枯水期流量較低時應加開增氧機,以保證水體溶解氧含量;光唇魚池塘流水式養殖放養密度應控制在 30萬尾/hm2以內,本次試驗捕獲的魚總產量為1 686.8 kg,成活率達75%,總產值達16.87萬元,總利潤約為7.09萬元。
關鍵詞 光唇魚;池塘流水式養殖;人工養殖
中圖分類號 S9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3-0232-01
光唇魚俗稱石斑魚,生活于山區溪澗中,是一種雜食性的小型溪流性經濟魚類,在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地的溪流中廣泛分布。近年來,隨著需求量的增大,山區特產的石斑魚成為有價無市的名貴魚,價格一路飆升。為此,針對光唇魚幾乎枯竭、日漸名貴的現狀,各地紛紛開展光唇魚的人工養殖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基地建設
流水式池塘養殖試驗基地位于臨安市清涼峰鎮白果村文文石斑魚養殖場,該養殖場總面積達12 000 m2,引用溪流水,利用自然落差建成流水式養魚設施,共建有標準水泥養殖池10個,面積500~2 000 m2。養殖池水質清新、無污染、無斷流;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透明度達50 cm以上,常年水溫不高于30 ℃;并配備增氧機。
1.2 試驗設計
選用6個面積均為500 m2左右的水泥池,編號為1~6號,其中1~3號池放養臨安本地捕獲的野生苗種,4~6號池放養人工繁育的苗種。每組設3個梯度的放養密度,每個月打樣測定各組生長情況。具體如下:①野生苗種。1組:池塘面積500 m2,苗種放養量12 000尾。2組:池塘面積500 m2,苗種放養量15000尾。3組:池塘面積500 m2,苗種放養量18 000尾。②人工繁育。4組:池塘面積500 m2,苗種放養量12 000尾。5組:池塘面積500 m2,苗種放養量15 000尾。6組:池塘面積500 m2,苗種放養量18 000尾。
1.3 試驗過程
1.3.1 苗種放養。放養前用含氯量30%的漂白粉30~75 kg/hm2溶解后全池潑灑。清塘后3~5 d可放魚苗,每個池注水水深1.2 m左右。苗種選用3~5 cm魚種,野生苗種采集自臨安昌化地區的溪流中,人工繁育苗種選用當年養殖場內自繁的苗種;要求魚種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游動活潑、體表無傷[1]。放養時間為2013年9月底,共放養魚苗9萬尾。入池前用15 mg/L高錳酸鉀溶液對魚體浸浴消毒15~30 min。
1.3.2 投飼管理。前期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浮性顆粒飼料,粒徑2 mm以下,后期投喂粗蛋白含量32%的浮性顆粒飼料,粒徑4 mm以下[2]。水溫較低時,日投飼量為魚總重量的1%~2%,每天投喂2次。夏季水溫較高時,日投飼量為魚總重量的4%~6%,每天投喂3次。投喂采用“四定”原則,投飼量根據天氣、攝食情況等適當增減。
1.3.3 病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每15~20 d用0.5~1.0 g/m3二氧化氯全池均勻潑灑消毒1次。因試驗場地溪流水流量較大,每天換水率可達水體總量的3倍,水質較好,養殖期間無重大病害發生[3-4]。
1.4 調查指標
從2013年10月起至2014年9月,每月20日定期從各試驗池內隨機抽樣10尾,雌、雄各5尾,前期以解剖觀察性腺區分雌雄,后期依靠形態區分雌雄[5-6]。主要測定指標為體重,采用電子天平稱量,精確到0.01 g。
2 結果與分析
養殖試驗時間為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自2014年10月起開始對大規格商品魚采用輪捕上市,上市商品魚規格平均為40尾/kg。如表1所示,總產量為1 686.8 kg,成活率達75%。按單價100元/kg計算,總產值達16.87萬元,扣除各項成本9.78萬元,總利潤約為7.09萬元。
3 結論與討論
在生長情況測定中,野生苗種組前期生長速度要慢于人工繁育苗種組,但到了養殖周期的中后期,野生苗種組的生長速度加快,最終商品魚的產量基本與人工繁育苗種組持平。光唇魚養殖周期內生長速度隨溫度變化有較大的差異,11月至次年2月水溫較低,生長速度放慢,3—7月為生長高峰期,8月以后隨著水溫升高生長速度也有所減慢。
本試驗中,由于水質條件較好,在500 m2養殖池內投放1.8萬尾魚苗仍未達到光唇魚養殖密度的瓶頸,但考慮到該養殖密度對溪流性魚類已屬于高密度放養,且病害防治的壓力較大。因此,建議光唇魚池塘流水式養殖放養密度應控制在30萬尾/hm2以內,能取得較高的效益。
光唇魚對水質的要求較高,引用的溪流水要求常年不斷流,枯水期流量較低時應加開增氧機以保證水體溶解氧含量。養殖試驗期間曾出現1次上游溪流有人毒魚的情況,但由于巡查發現,及時關閉進水口并加開增氧機,防止了事故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 曾志雄,張建銘,曾慶祥,等.光唇魚池塘流水養殖技術[J].江西水產科技,2016(2):18-19.
[2] 林衍峰,甘成敘.光唇魚仿生態繁殖試驗[J].水產科技情報,2016,43(3):136-138.
[3] 甘成敘,林衍峰.光唇魚人工繁殖關鍵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16,4(1):100-102.
[4] 張玉明,程順,姜建湖,等.養殖光唇魚生長的初步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21(4):542-548.
[5] 張玉明,姜建湖.光唇魚人工繁殖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9(3):211-214.
[6] 郁惠文,陳俊.云南光唇魚生物學特性及流水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24):231-232.